大作文之文章结构

1.何谓文章结构?文章结构是文章的谋篇布局。
2.形式上一般而言包括标题、开头、分析论证(论证段 3-4 个)、结尾等基
本构成部分,只有具备这些内容,才能是完整的文章。
3.文章结构不完整,就是低分作文
1.好的标题,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。通过标题,知道文章的主题、核心内
容是什么。或者,通过标题,就会知道是否写跑题。
2.好标题的要求:点明文章主题(涵盖主题词或者同义表述),说明主要写
作方向(问题、意义、对策等,能看出来写作方向,就是好标题)。

【解读】
1.《众筹:金钱之外的价值》:主题词是众筹,金钱之外的价值就是作用,
也是正面的内容,即意义。即除了经济价值之外,还有哪些价值。
2.《安全工作应当常抓不懈》:主题词是安全工作,应当常抓不懈是安全工
作的做法,指向的是对策。
3.《是什么催生人性之恶?》主题词是人性,人性之恶是人性中负面的东西
和信息。讨论的方向是人性之恶的原因。

1.比如以“宽容”为题写一篇文章。
    (1)小 A 写的是“宽容是一种美德”,小 B 写的是“水纳百川”,小 C 写的
是“心有猛虎,细嗅蔷薇”。如果大家不了解申论,永远以自己主观意愿去判断,
就像大家不了解一个人,会以貌取人。申论也一样,不能太肤浅。
    (2)分析:
        ①小 C 的“心有猛虎,细嗅蔷薇”:跟宽容没有关系,不是随便写一个内容
就可以作为标题的,标题跟主题没有关系,写了也没有用。比如之前说的“滕王
阁序,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,老当益壮,名为白首之心,穷且益坚,
不坠青云之志”与主题不搭,不能写。
        ②小 B 的“水纳百川”:想写得好一点,但是没有水纳百川,只有海纳百川。
有水漫金山,是雷峰塔的故事,此处没有用好。改为“宽容/包容即水/海纳百川”
可能更好。
        ③小 A 的“宽容是一种美德”:没有什么不好的,是最简洁明了的,不能说
有多好,但是挑不出来太多问题。
2.写标题分为两个部分,一是形式;二是内容,所谓的内容就是关键词/义,
在内容的基础上再加上形式,这才是最正确的办法。
3.大部分同学写标题都比较难,先给大家讲比较简单的一种拟标题的方式,
它的形式看上去特别简单。本节课老师讲几种写标题的方式,大家觉得哪一种好
就用哪一种。没有哪一种层次更高,适合自己的最好。
4.可能刚开始老师去学习的时候,也不会拟标题,所以到人民日报上去找,
能找出来这么几个标题,首先找第一组,发现是属于常用的标题。在人民日报有
20 篇,可能有七、八甚至十篇的标题都是这样的
1.常规性标题:都有关键词。
2.把安全发展摆在更突出的位置(把××摆在××的位置):所有文章要围
绕安全来写。
3.安全发展事关全局(××事关全局):还是说安全的重要性,围绕安全来
写。比如现在申论要结合材料写“共同富裕”,可以写为“把共同富裕摆在更突
出的位置/共同富裕事关全局”。
4.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(高质量推进××):如果写为“高质量推进共同富
裕”不太通顺,尽量就不要用。大家要多记几个标题,到时候大家可以立即用上;
要是就记一个,用上的概率就很小。
5.在此只是简单给大家介绍几个,以后大家自己看文章的时候会见得更多,
可以记下来自己觉得好的标题。
1.在人民日报当中还看过一些特别好的标题,比如会有一种比喻,良好的家
风就是“炼钢炉”,挺起时代的“脊梁”,赓续“红色基因”。
2.上述标题比常规式标题好看很多,是因为有“新航程”“最亮色”“脊梁”
“最强音”等比喻。
1.截图积累。
2.把握好安全生产的“方向盘”/系好生产“安全带”。积累的词语没有用在
标题,用在开头、论证、结尾也是可以的。大家积累的内容对以后的面试也很重
要。
3.比如讲“人才”:
    (1)想要人才来:筑巢引凤/种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。筑巢指各个地方出
台政策;引凤指要人才来。
    (2)人才培养:搭梯子,铺路子,指路子,墩墩苗。
        ①搭梯子,铺路子:让年轻干部有发展的空间、有平台。如果老师在公务员
的岗位,才 33 岁又是硕士毕业可以让老师当副县长,原来是不敢的,现在是可
以的。
        ②指路子:给年轻人才出谋划策。
        ③墩墩苗:往往指下基层。
4.积累一些这样的内容,笔试和面试的时候都可以用。比如说到文化,政府
搭台,群众唱戏/群众点菜,政府掌勺/文化搭台,政府唱戏。记记对大家来说是
有好处的。
5.有同学说喜欢老师给的现成的,但老师发现大家实际也没有怎么记。就像
女人买衣服一样,特别喜欢买,买之后也不怎么穿。
1.警醒式标题不适合写大作文。
2.老师发现人民日报有很多这样的标题,比如“莫让诗词‘热’一时”“莫
让‘土规定’伤害‘异地办证’的善意”“新闻,不要以伤害为代价”,但是有局
限性,对于警醒式标题大家了解即可。
1.以前的一个题目:以“朔州途径”为主题写一篇文章,让大家自拟标题。
    (1)对称式标题是两句话,需要有两个关键词。题干已经有了一个关键词,
在材料中讲朔州是一个资源大市,找到关键词“资源整合”。在关键词前面或者
后面加上修饰词,写为“走朔州途径,促资源整合”中间空一格或者用逗号都可
以。这是最适合申论的标题,此方法最不容易跑题,扣题最准。
    (2)之前老师的学生很多是要考这个公检法的,是下半年考试,很多学生
都是在这个军队军校呆了一段时间,由于长期训练,对于文化知识的训练时间会
少一些,所以素养会稍微差一点儿。老师让学生写得有点文采,写的是“啊,朔
州途径”,这样是肯定不行的。当时有一位女同学写的题目是“莫让朔州途径一
枝独秀”,老师觉得写得很好。这个标题的意思是不要朔州途径一枝独秀,大家
都要向它学习,没有跑题。
2.题目:“不论我们变得多么高明,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中
的一部分”。
    (1)灾难是主题词。材料中讲述地铁里有安全通道、灭火器,但是人没有
安全意识,人们也会用灭火器,地铁着火可能大家就不行了。地铁本来可以紧急
疏散,因为缺少安全技能,防范意识不强、疏忽大意,所以可能造成很严重的问
题。大家会发现其实此处强调的就是安全,在这里要找到“安全意识/忧患意识”。
    (2)答疑:忧患意识和安全不对称。不是一定要对称,不是在写对联,是
两个词就可以了。
    (3)可以写为“增强忧患意识,防范灾难”。如果觉得不好听就不好听,灾
难的反义词是安全,也可以写为“增强忧患意识,保障城市安全/牢筑城市底线”。
3.题目:或许我们应该如作家米兰·昆德拉所言应该慢下来,自在有为的生
活急不得。关键词“慢”和“急”。一个“慢”一个“急”,看上去只是一个字,
但单老师说了最好是一个词。“慢”是“慢生活”,“急”想写“急不得”但是材
料的“急时代”更好。可以写为“身处急时代,心有慢生活”。这就是对称式标
题,其实老师觉得自己能写出来,大家一定能写出来。
1.主副式标题占两行,不能放在一行写。上面的“且把人文植心间莫让科技
失光泽”是主标题,下面“——科技与人文交融谱写美丽生活新篇章”是副标题。
2.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:
    (1)宋小宝的电影,集独宠于一身,一定要雨露均沾。后宫是“不患寡而
患不均”;如果一个家庭里孩子特别多,不管是贫还是富,也会有向着老大或者
偏向老二的争论。所以孔子的这句话放在哪个领域都可以,放在财富里也可以。
    (2)这句话是“放之四海而皆准”,写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写,需要加上副标
题。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——以制度建设保障教育公平”意思是教育资源需要公平。
不能旱的旱死,涝的涝死。不能说在城里的孩子从早到晚都在学习,都在补课,
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资源都在城里。同样是中国人,在大山里都摸不着老师,老
师小的时候就是在家上学,老师的语文,数学,体育全是一个老师教的。可能很
多同学都不理解,但是实际上那个时候城里的条件就已经很好了,所以说需要保
证教育公平,教育不是一个家的事,不是谁都能去上私塾,需要社会担起责任。
3.答疑:主副式标题格式怎么写?主副各占一行,主副式标题都可以居中,
破折号也可以对齐主标题的第三个字。
4.大家可能觉得自己主副式标题用得比较少,老师给大家讲解几个例子:
    (1)以“加快政务改革”为主题写一篇文章:政务改革非常重要。
        ①比喻式标题:想到李克强总理的“快捷键”,写为“按下政务改革的‘快
捷键’”。
        ②对称式标题:如果在材料中找到社会转型,可以写为“加快政务改革 助
推社会转型”。
        ③常规型标题:突出政务改革,可以写为“政务改革事关全局”。
    (2)自拟题目“生于虑,成于务,失于傲”:可以用主副式标题,主标题“伟
大事业的三个关键”,副标题“——生于虑,成于务,失于傲”。
    (3)以“理论与实践”自拟题目:成功二重奏——理论与实践。
    (4)答疑:就是像老师那样写的,但只有 47 分。不是标题写好之后,后面
的全是好的;也不是一个标题不好,后面的都不好。
5.标题写完之后,需要写开头,开头只有一个点题的作用。

申论的开头:吸引人+点题。
1.吸引人的方法:有的人以貌/德/才/性格取人,每个人都不一样,那么大
家去吸引人的时候也是一样的,没有办法把容貌和语气给阅卷人看,只能用文字
的方法。
    (1)引用(拉大旗作虎皮):名人名言。
        ①比如要写中国文化,可以引用什么内容。大家不是没有引用,而是大家从
小到大背了很多东西,但是不用。大家的大脑就是一个储存器,但是调动不起来。
如果大家到了河西走廊,走丝绸之路,看到夕阳西下,可以想到“大漠孤烟直,
长河落日圆 ”。当妈妈感叹自己老了,安慰妈妈说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/
最美桑榆景,人间重晚晴”。追女孩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/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
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”。大家随便背的诗都是文化,比如“鹅鹅鹅,曲项向天歌”
也是。
        ②竹杖芒鞋轻胜马,一蓑烟雨任平生→中国文化中的豁达。窈窕淑女,君子
好逑→中国文化中对于爱情的向往。兄弟阋于墙,共御其辱→中国文化中的团结。
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→中国文化中的淡泊。不是大家没有,是想得太狭隘了,
敞开自己的思路,路就宽了。
        ③答疑:如果不是文化,是其他方面的,实在想不出来了怎么办?实在想不
出来了,不要编,阅卷老师如果看出来是变得,会给大家扣分。
    (2)手法:对比、比喻、排比。
        ①比如写党史,排比就比较好用。有红色文化、红色基因、红色记忆。排比
可以写为“学好党史就是要讲好红色故事,回顾红色文化,赓续红色基因……”。 
        ②想不起来排比,党史不能随意比喻,只能用“中国从一条小小红船变成巍
巍巨轮”。
        ③家风:可以随意比喻。比如“有人说家风是‘炼钢炉’,有人说家风是‘紧
箍咒’,人到中年才发现其实家风是内在灵魂”。
        ④答疑:不会用这个方法,也不知道什么曾国藩的家风。曾国藩有句话特别
好“养活一团春意思,撑起两根穷骨头”,从始至终支撑了整个家风。
    (3)叙述(随着):有的老师都说了“随着……”不能用,大家都不用,就
没有那么俗了。100 张试卷,就 1 张试卷用了,也没有问题。
    (4)开门见山:也是一个很好方式,无招胜有招,开头直奔主题。写中国
精神,“我们中国人是有伟大精神的,精神是……是……是……这种精神值得弘
扬。”
2.点题:点题不是自己随便选的,而是已经由题干和材料共同决定了。
1.阐释式开头:看到本题就想到要解释“岁月失语,惟石能言”,其的解释
有可能会写 2-3 段,但是需要把总体意思在开头写一下,就是阐释式开头。
2.不管是阐释式开头还是其他方式,吸引人的方式就是这几种,因为后面加
的是解释,所以称为阐释式。
总结式:《谈“执法”》不需要解释执法,把所有重要信息放在开头。阅卷老
师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所有关键词都在,阅卷的时候可以在第一段就判为没有跑题。
1.评论式开头:在材料中看到“人文是精彩的,科学是呆板的。”不对,材
料中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者说的话,所有的大科学家都在反对。开头就说“这
句话是不正确的/有误的”,剩下开头的内容都是凑样凑字。
2.论证是后面的段落,开头只能是 100-150 字。
1.主题词:想象力。
2.想象力三个源泉:科学、艺术和古文化,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本文的观点。
具体内容,到材料中寻找。
3.开头:大背景、名人名言、相关信息,引出想象力,然后,进行阐释。不
是凭空想象,需要结合材料书写。

【范例 1】
想象力是人类的天赋,是创造力,是超越未来的能力。爱因斯坦说“想象力
比知识更重要”,荀子在《劝学篇》中却说“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
也”。想象力和知识究竟谁更重要?事实上,想象力的确能够超越知识,打破知
识,它不是单一的、片面的、呆板的、僵化的知识,而是更丰富、更系统、更高
层次的知识。未来,唯有想象力才能实现更具创造性、更具智能性的知识。然而,
想象力也源于知识,没有知识就没有想象力,知识的三个重要部分——科学、艺
术、古文化,是想象力的三大源泉。
【解读】
1.“想象力是人类的天赋,是创造力,是超越未来的能力”:简单解释什么
是想象力。
2.“爱因斯坦说……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”:名人名言的方式引出想象力。
3.“想象力的确能够超越知识……更具智能性的知识”:具体解释什么是想
象力,内容来源于材料。
4.“然而……是想象力的三大源泉”:引出文段。

【范例 2】
从科技革命到大数据,从人工智能到“新四大发明”……这无疑是个知识爆
炸的时代。有人说,人类社会将步入想象力经济时代,“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”。
真的如此吗?的确,想象力源于知识,同时又高于知识。它是更加灵活、深远、
有趣又综合的知识;它能在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新事物、新模式;它还能不断突破
知识的边界,超越知识的极限,颠覆过去的经验。
想象力是踩在知识肩膀上的“巨人”。我们必须承认想象力的伟大,也无法
否认知识对于想象力的基础作用,毕竟知识网中的科学、艺术与古文化是想象力
的三个重要源泉。
【解读】
1.“从科技革命到大数据…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”:背景铺垫,宏观时代
大背景。
2.“想象力源于知识……颠覆过去的经验”:阐述什么是现象力。
3.“想象力是踩在知识肩膀上的……三个重要源泉”:引出本文的论点。
4.开头有很多方法,在后续的学习中,会给大家一一讲解。

论证环节,是非常核心的环节,论证=观点+论据,申论是客观题,从资料中
分析理解和挖掘出来的,论证是为了让观点更具有说服力。
1.分论点:“茶风即作风,干部要有“务实味”,倾听百姓心声,多为百姓办
实事办好事”,来自于题干和材料。找到关键词之后,组合成一句话放在开头,
不能放在结尾,一定要让阅卷老师看到。想要得高分,分论点必须是客观的。
2.“李克强……民众的掌声”:这部分内容大家是不同的,尽量不要抄材料。
    (1)“李克强总理曾说:‘民之所望,施政所向’”:引用。
    (2)“基层群众……执政根基堪忧”:问题。
    (3)“因此……民众的掌声”:对策。
1.段落=观点+()+()+()+()+():括号里随意组合,可以放案例、
引用、分析、要素(问题、成绩、原因、影响、对策)。内容可以来自于材料也
可以来自于材料之外。申论变成一个大的完形填空,一个空里可以填点内容,200
字就出来了。
2.逻辑填空论证法:段落=观点+()+()+()+()+()。
3.逻辑分类论证法:了解即可,大家可能很难掌握。
    (1)比如想转变思想观念,分论点可以是“要想富要先转变思想观念”。如
果写为“要想富先修路,扶贫思想……(给出来一些案例)。……(给出一些对
策)。……(回扣)。”这是逻辑填空法。
    (2)逻辑分类法:从不同的侧面论证。
        ①包容:首先要包容。以前都认为农村要村干部说了算,其实是闭门造车,
老百姓也不服。现在这种包容应该是有事大家商量,积极献言献策,人多力量大,
可以找到最好的方式。
        ②创新:其次要创新。以前一说到富,就想到出门打工,在家种地,实际上
很难真正做到转变。现在我们要跟上时代,时代给我们提供了互联网,然后同时
要利用……资源发展互联网产业、旅游业。
        ③可持续:最后要可持续。讲的就是觉得孩子的教育不重要,把一家扶起来
之后,但是由于……原因让下一代又穷,变得不可持续,所以此时要……。
4.两种方法都可以,大家练习逻辑填空论证法,逻辑分类论证法比较难。大
家只上了 8 节课,逻辑练习可能没有那么好,把这些内容写出来比较难,论证起
来就更难了。所以思路还没有那么开阔的时候,先练逻辑填空论证法。
很多内容往括号里面添加即可,没有引用和案例,也不会分析。内容可以来
源于材料,甚至可以在材料上“移花接木”
没有积累的情况可以看材料。
1.观点句的表达:紧扣文章主题,表意准确,内容饱满,体现出观点的内在
层次。
2.观点句不能太过单薄,这样就会让人感觉无话可说。
3.要使用观点词的同义词表述,并且,体现内在层次和逻辑。

【解读】
1.主题:夜间经济。
2.让城市充满“人情味”:意义表述。
3.“能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……栖息之所”:细化展开。

【解读】
1.下乡的青年需要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:观点句指向的是做法。
2.组织协调能力、专业技术知识和现代化的经营能力,缺一不可对综合素质
进行细化和展开。

【解读】
1.主题词:大运河。
2.意义:促进互联互通。
3.从历代文化的……互联互通:展开解释互联互通。
4.围绕核心观点找同义表述,观点句更加饱满,更有说服力。只有观点句非
常饱满充实,才能站得住脚,并且,让考官认为你想明白了,知道观点的内容。
举例论证:用一个典型案例或者多个案例来证明观点。在书写的过程中,例
子是千千万万的,包括典型的人物事迹,可以将一个例子本身写透彻,写明白,
或者多个例子写一起,形成排比。

【例】“心底无私天地宽”,只有做到一心为公,不谋私利,才能经得起考验。从
周恩来定下“十条家规”要求家人“不谋私利,不搞特殊化”,到焦裕禄因孩子
看了场“白戏”便严厉批评并立即把票钱如数送还,并建议县委起草《干部“十
不准”》,再到“四有”书记谷文昌、“新愚公”李保国……他们严守公私界限,
不徇私情、不谋私利的品格,不仅树起了共产党人的旗帜和标杆,也在人民群众
心中矗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。
【解读】
1.“心底无私天地宽”,只有做到一心为公,不谋私利,才能经得起考验:
核心观点,要考虑大众利益,不考虑个人利益。
2.举例论证:周恩来、李保国、焦裕禄、谷文昌,将例子压缩,多写几个,
论证力是可以保障的。
1.道理论证:运用讲道理的方法来证明观点。
2.没有例子时候,说理论证观点,意义和危害等。

【例】实现从业者能力素质的整体升级,是破解制造业落后的前提。产业发展的真
正动力在于其背后的“人”,我们要发挥产业中各种角色的主观能动性,激发积
极性、创造力。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,管理者的思想往往
就是企业的发展方向,管理者的眼光决定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企业的未来。现
代企业家只有具备企业管理知识、改革创新精神,方能让企业在发展的轨道上越
走越远。除此之外,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更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——这种高
素质,既表现在过硬的职业技能,更表现在爱岗敬业、严谨细致、肯于钻研等职
业精神,这也是制造业发展的必要条件。
【解读】
1.“实现从业者能力素质的整体升级……创造力”:观点句。
2.“企业的管理……越走越远”:企业管理者的作用。
3.“除此之外……这也是制造业发展的必要条件”:高素质产业工人的作用。
在扣住文章主题的情况下(前提),可以引用论证,国家政策、名人名言、
领导人讲话、科学原理等。
【例】水是万物之源,更是智慧和道德情操的象征。在老子眼中,水是世间一切真
善美的化身,所谓“上善若水”。孔子也说过:“水有五德,有德、有义、有道、
有勇、有法,君子遇水必观。”要提高智慧和情操,我们就要静下心来向水学习。
四、结尾收束全文,体现出文章结构的紧凑、完整;回扣、突出文章的主题。

【解读】
1.“水是万物之源……君子遇水必观”:引用名人名言,提升观点的说服力。
2.这些方法在使用时候,可以交替论证,既可以引用也可以说理,也可以举
例结合说理。

1.收束全文,体现出文章结构的紧凑、完整:结尾是保证文章完整性不可或
缺的部分。小时候,语文老师讲课说过,要首尾呼应。
2.回扣、突出文章的主题:文章结尾不要忽视。
3.篇幅不宜过长,语言干脆有力,富有总结性或鼓舞性:100-150 字即可,
短促、有力表述即可,不要啰嗦。
4.文章结尾有很多写作方法,在精讲课中会给大家逐一讲解
1.结尾一般 100 字左右,因为结尾讲究的是短促有力。如果前面的内容好,
结尾就是锦上添花;前面的内容不好,结尾也无力回天,不能让文章更出彩;前
面都写得好,没有结尾,可能给扣一定的分数。
2.总结式结尾:大家知道有总结式开头,老师不希望大家用总结式开头之后,
也用总结式结尾,总结式的开头和结尾要分开用。
展望式结尾:很简单,就是未来要更好。
1.呼吁号召式结尾:让我们一起……吧!
2.上述三种方法都容易写,也很容易理解。但问题是没有词,写不出来。在
写结尾的时候发现还剩 5 分钟,监考老师不停催大家,大家的手在抖,心在颤,
能正常发挥就不错了,所以给大家一个“救急不救穷”的方法,记住下面的 16
个字。
1.茶风即作风”的例子,现在要写“政府干部要有好风气”:结尾可以用“乘
风破浪,行稳致远”写为“茶风即作风,我们的作风不要务虚的,要务实的;不
要闭门造车,要有群众拥护的。相信我们全体干部都能有良好作风,在干部的带
领下,我们中国航船必将乘风破浪,行稳致远。”
2.上节课写了“知识的价值”:也可以乘风破浪,行稳致远,以知识很重要
的结尾。可以写为:“行万里路,不如读万卷书,知识不仅能帮我们答疑解惑,
还能让我们更加有智慧。虽然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会有坎坷,但是有知识理论的
指导,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乘风破浪,行稳致远。”
    ①答疑:不想用乘风破浪,行稳致远。如果 400 多人都写一样怎么办?用“硕
果累累,生机勃勃”也是可以的。可以写为“知识改变人生,知识就是生产力,
能够推动国家的发展。如果每个人都养成了崇尚知识、学习知识、运动知识的品
格,那么我们相信我们会在经济建设和人生道路上获得……累累硕果,让我们的
人生焕发勃勃生机。”
    ②有同学说有一首词“粗缯大布裹生涯,腹有诗书气自华”特别好,用此句
话说知识有什么价值也是一样的。老师想的是这 16 个字是通用的,如果大家愿
意,考试考场上可以用,但是平时写的时候尽量不用。平时能自己写尽量自己写
出来。

3.回顾总结:
    (1)标题:最好方法是对称式。
    (2)开头:最重要的是点题,在点题前要想怎么吸引人。
    (3)主体:3-4 段。
        ①每段都是观点+()+()+(),此方法是最适用的。
        ②观点从三个方面论证。
    (4)结尾:“乘风破浪,行稳致远”“硕果累累,生机勃勃”16 个字。
4.上节课是讲大作文写什么,今天讲怎么写。当我们基本了解写什么和怎么
写之后,要通过真题来练习。





【说在课后】
1.回顾:
    (1)审题干、定方向。
    (2)到材料中找关键词。
    (3)列提纲。
    (4)剩下需要填充内容,开头用引用,结尾用套路,中间部分是“完形填
空”。
2.把大作文变得简单、轻松,需要把题目审好,把框架列好,能积累的时候
多积累,考试前写 8-10 篇的作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