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一题-原因类题目

1.常见问法

题干中代表原因的常见词汇:原因、动因、成因、理由、依据、根源等。

1.“动因、成因”不常见,考查频次低,江苏省考查过“动因”,指动机原
因,是为了什么做一件事,是原因的一类。原因相对容易判断,从常识、语言理
解角度容易判断。
2.学习过问题、对策要素,有明显特征,问题明确是负面信息,对策也很明
确,一般是动宾搭配,原因没有固定的形式、特征。
3.从情感色彩上思考事物的原因。
    (1)促成好事的原因,从常识理解,必然之前发生的是一系列好事。
    (2)坏事之前发生的是一系列坏事。
4.要素构成:原因不单一。
    (1)例如:你的申论成绩非常好,国考取得 80 分的高分。因为我天资聪颖,
阅读、表达能力强,这是先天的优势条件,什么都没做,你聪明所以可以成功上
岸。除了聪明,平时认真学习、努力刷题,总结反思、不断提升,是对策,做了
一些事情。我的家里人支持我,提供良好的环境,供我有充足的学习时间,是外
部条件。
    (2)原因有多种构成形式,无法固定为一种表达形式。

2.答题技巧

1.负面事物的原因:通常是问题。例如,“公共安全管理失当”的原因是“安
全制度不完善”。
2.正面事物的原因:可以是事物的优势,或好的做法,还可以是事物的目的
或意义等。
3.例如:“黄河安澜 800 年”是好事,答案要点包括“黄河输沙量减少”等
“优势”,也包含“政府支持,选用专业人才治理,投入大量人力、财力”等“好
的做法”。
4.“出台新政策”的原因,既包含“要保护环境、发展经济”的目的,也有
“能让利于民”的意义。负面事物的原因通常是问题,正面事物的原因有优势(内
部、外部)、措施和做法、目的和做这件事取得的意义。
5.一件事初衷好,但结果不好,好心办坏事。比如:一个人每天出门到图书
馆看书,有一天在去图书馆看书的路上被车撞死了,两句话没有逻辑上的因果关
系,老师表述中偷换了概念,省略了重要的事情——他因为读书出门,但由于没
有遵守交通规则导致车祸,变成了表面的好心办坏事,实际并非如此。
6.大数据杀熟,通过用户行为推荐用户喜欢的商品,如淘宝,浏览某件产品
后,页面会出现大量类似产品,且你与其他同伴的手机中的同一产品可能价格不
同,大数据推荐事物时会无意中提高价钱,大数据源于互联网技术发展,但并非
是因为技术进步导致大数据杀熟,技术的发展本身是好事,别有用心的人滥用大
数据,导致大数据杀熟,省略了执行中出现的错误,负面事物的原因基本均是问
题,正面事物的原因表述可能是优势、做法、意义,判断因果逻辑关系时,取决
于材料直接的关联,不要过分脑补,不要跳过材料逻辑自我想象。

注意细节:
1.时间线。
2.材料中表因果的逻辑词:如“因为、由于、使得、让”“……的背后”“……
反映出/反映了……”。

1.原因提示信息:时间线索,原因是前因后果,确认围绕主题信息找原因时,
找到主题信息,看之前发生的事情。材料中可能有表示因果的逻辑词,如“因为、
由于、使得、让”。
2.例:“……的背后”“……反映出/反映了……”意思相同,提醒自己可
能有原因。
    (1)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反映出我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。原因是国家经济
飞速发展。
    (2)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其背后是我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。原因是国家经
济飞速发展。
【例 1】(2014 联考)
根据“给定资料 1”,概括子长唢呐能够享誉国内外的原因。(10 分)
要求:全面、简明、准确,字数 100~200。

2014 年 2 月 4 日上午,在西安工作的子长人任先生在家里边包饺子边看电
视。突然,一阵熟悉的唢呐声传进耳朵,再仔细看,一群身着陕北特色羊皮马
甲、头戴羊肚子手巾的男人正在卖力地吹着唢呐。子长唢呐杆长碗大,音色明
亮,低音雄厚,高音挺拔,音量大,穿透力强,有“一口气吹十五里地”之
称,渗透着雄健的阳刚之气,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。婚礼上吹奏的《大摆
队》,如痴如醉;葬礼上吹奏的《苦伶仃》,如泣如诉。
解析:
1.“子长唢呐杆长碗大……唢呐”:给出引子,出现主题词“子长唢呐”。
2.“子长唢呐……”:是子长唢呐的优势、自身特点,能享誉国内外,自身
一定很好,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,多方加持才能发扬光大,优势一定要写。
    (1)“杆长碗大,音色明亮”:二者不同,均要书写。
    (2)“音色”是音的三个元素之一,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的声音特点,低
音、高音是对音色的展开和形容,可以不写。
    (3)“音量大,穿透力强”:形容的还是音量大,可以不写。
    (4)“有一口气吹十五里地之称”:依然是穿透力强、音量大。
    (5)“艺术魅力”前面用“阳刚之气”作比喻,凸显它有艺术魅力,可以
写。
3.“婚礼上吹奏……如泣如诉”:形容音色、音量,在不同环境中可以演奏
出不同音色。讲述子长唢呐的特点、艺术魅力,不用写。
    第一段梳理:自身优势:杆长碗大,音色明亮,音量大,穿透力
强,艺术魅力强。


【例 2】(2013 山东·B 卷)
结合“给定资料 2”和“给定资料 4”,分析概括国内部分旅游景点“门票
经济”发展模式产生的原因。(15 分)
要求:概括准确,内容全面,条理清晰;不超过 300 字

例如武汉黄鹤楼公园负责人给出了调价的三点理由:首先,2008 年黄鹤楼
由 4A 级升为 5A 级,是四大名楼中唯一的 5A 级国家景区,在全国首批 66 家 5A
级国家景区中,黄鹤楼票价最低。其次,黄鹤楼面积扩大,建设任务繁重,资
金紧缺。据物价部门核算,随着园区扩容,黄鹤楼管理成本如按门票价格平
摊,一张门票应为 70 元。若仍维持原价,则将制约黄鹤楼景区发展,故门票价
格由 50 元调整到 80 元。第三,有人提到故宫博物院门票仅 60 元,低于黄鹤楼
的 80 元。但故宫属于文物景点,有国家财政支持。而黄鹤楼是国标景点,没有
国家财政支持,需自负盈亏,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。
解析:
1.“例如武汉黄鹤楼公园负责人给出了调价的三点理由……最低”:因为票
价低所以调价,类似因为穷所以抢劫,是没有道理的逻辑。四大名楼和其他景区
对比,价格可能已经很高了,类似你是全世界四大富豪之一,其他三人资产超过
1000 亿,你只有 990 亿,虽然你是四大富豪中最穷的,但依然比其他人有钱,同
理此处不能成为涨价的原因。
2.“其次……紧缺”:原因相对靠谱。“建设任务繁重、资金紧缺”的情感
色彩偏消极。
3.“据物价……80 元”:原因是景区扩容、建设任务重。
4.“第三……可比性”:指向的主要问题是缺钱,第二个角度是没有国家支
持,需要自负盈亏,因此想着提高门票价格赚钱,可知门票经济是负面事物。
    第二段梳理:
        1.建设任务重。
        2.没有国家财政支持,需要自负盈亏。
        3.核心问题是缺钱,写为资金缺乏。

3.总结

1.注意主题词:了解当下服务对象是什么。
2.情感色彩:正向、负向。
3.时间线索:前因后果,主题信息之前可能提示原因。
4.表示因果的逻辑词:随着、背后、反映出、由于、使得、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