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考试中最常见的是考查被告。
2.公民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,作出具体行政行为
的行政机关是被告。如公安局对甲作出行政拘留的决定,甲要起诉,那么公安局
是被告,如果行政行为是两个行为一起作出,如果 A 机关和 B 机关一起作出罚款
决定,那么 A 机关和 B 机关是共同被告。
3.被委托的机关:委托机关为被告。如果 A 委托 B,那么 A 担责。委托关系
类似于民法中的委托关系,如甲委托乙代买 500 套女装,女装买回后给甲,因此
由 A 担责。
4.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:该被授权的组织为被告。如果 A 授权 B,那么 B 担
责。授权是指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,如法律法规授权给某高校对某人进行管理,
A 就是法律法规,因此出现问题由高校担责。
4.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: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。如
我国之前有人事局,后来变更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,如果甲对人事局作出的
行为不服,甲找人社局作为被告即可。
5.经复议的案件:如果县政府对甲作出行政行为,甲不服可以找市政府进行
复议,如果对复议结果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。
(1)维持决定:原行为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。如果原机关是 A 机关,
复议机关是 B 机关,原机关决定拘留甲 10 天,B 机关认为是正确的,于是维持
拘留 10 天,老百姓可能认为是官官相护、同流合污,因此 A 机关和 B 机关为共
同被告。
(2)改变决定:复议机关是被告。如果原机关 A 决定拘留甲 10 天,复议机
关 B 改为罚款 200 元,此时现行有效的决定是 B 机关的 200 元罚款,此时只能以
复议机关为被告。
(3)未作出决定:起诉原行政行为的,原行为机关是被告;起诉复议机关
不作为的,复议机关是被告。复议机关不作为,原告如果想起诉原机关,那么原
机关是被告,如果想要起诉复议机关,那么复议机关就是被告。不能表述为原机
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。
6.梳理:一般情况下 A 机关作出,以 A 机关为被告;如果 A 委托 B,以 A 机
关为被告;如果出现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即 A 授权 B,那么以 B 机关为被告;如
果 A 机关被撤销,B 机关行使职权,以 B 机关为被告;经复议分为三种情况,维
持是共同被告,改变决定是复议机关为被告,未作出决定的看原告。
7.行政诉讼中,原则上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,被告是行政主体,而原告是普
通老百姓,两方主体中被告较强,举证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,因此要较高较强的
一方进行,更有利于保护老百姓、保护弱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