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推理
![翻译推理](/content/images/size/w960/2024/04/Snipaste_2024-04-22_18-27-16-1.png)
题型判定:
1.题干和选项中存在明显的逻辑关联词
2.提问方式为:可以推出/不能推出
解题思维:
1.先翻译
2.再推理
一、翻译规则之“前推后”
典型关联词:如果……,那么……
例句:如果你想上岸,那么请先刷够 5000 题
等价关联词(前→后):
若……,则……
只要……,就……
所有……,都……
为了……,一定(必须)……
……是……的充分条件
1.等价关联词:若(你若安好便是晴天,“若”是如果的意思)……则
(就)……、只要……就……、所有……都……、为了……一定(必须)……
等。
2.记住四组,即“一个大哥带着三个小兄弟”。
(1)大哥——如果:“如果……就……”“如果……则……”,只要出
现“如果”,翻译为“前推后”。
(2)三兄弟:
①就:“如果……就……”“要想……就……”“只要……就……”“为
了……就……”“全部……就……”。
②都:“所有……都……”“为了……都……”“要想……都……”。
③一定:“为了……一定……”“要想……一定……”“如果……一定……”
“只要……一定……”。
(3)“……是……的充分条件”考查非常少。
(4)答疑:逻辑关联词中没有“因为……所以……”,前推后是充分条
件,而因果关系强调因,和充分、必要条件不同,因果关系不需要翻译。
二、推理规则之“逆否等价”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Snipaste_2024-05-07_16-01-37.png)
1.符号表示:A→B=-B→-A。
2.文字表示:肯前必肯后,否后必否前,否前肯后不必然。
3.例“如果某人是北京人,那么他一定是中国人”,“如果……那么……”,
前推后,翻译为“北京人→中国人”。
(1)已知张三是“北京人”,则一定能够推出是“中国人”。“北京人”
和式子箭头前面一样,简称为肯前(肯定翻译式子的箭头前),“中国人”和
式子箭头后面一样,为肯后(肯定式子箭头后),即“肯前必肯后(肯定箭头
前半部分,推出肯定箭头后半部分)”。
(2)已知李四不是“-中国人”,一定不是“北京人”。“-中国人”是
对式子箭头后面的否定,简称“否后”;“-北京人”是对箭头前的否定,称
为“否前”,相当于“否后推出否前”,即“否后必否前(否定箭头后一定可
以推出否定箭头前)”。
(3)已知王五不是“北京人”,“-北京人”是对箭头前的否定,为“否
前”,他不一定是中国人,可能是天津人、伦敦人,是否为中国人不确定,否
前只能推出不确定,即无必然结论(可能是、可能不是)。
(4)已知赵六是“中国人”,可能是北京人,可能是南京人,“中国人”
是对箭头后的肯定,为“肯后”,即肯后无必然结论。翻译推理 80%的易错项
都设置在否前、肯后无必然
递推关系小练习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Snipaste_2024-05-07_16-03-12.png)
三、翻译规则之“后推前”
典型关联词:只有……才……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Snipaste_2024-05-07_16-04-21.png)
1.不 A 不 B:例 1 中翻译为“人无精神→不立”,否后推否前,可以翻译为
“立→精神”,两个式子是一模一样的,“不……不……”后推前是省略了一步。
“不 A 就不 B”应翻译为“-A→-B”,有的时候省时间可以直接做逆否变为“B →A”即可。第一种是带着“不”字前推后,第二种是把“不”字当作逻辑关联
词直接后推前,相当做做了逆否推理。“不到长城非好汉”可以直接翻译为“-
长城→-好汉”,也可以按照“不……不……”翻译为“好汉→长城”。
2.除非 A,否则不 B:翻译为“B→A”。
3.“A 是 B 的基础/假设/前提/关键/必要/必不可少条件”均翻译为后推前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Snipaste_2024-05-07_16-05-54.png)
1.基础/前提/关键、不可缺少/必不可少都表示必要条件,但是不建议按照
后推前记忆,因为例 1 的 2 句话意思一样,但是第一句话“食物”在前,第二句
话“食物”在后,前后顺序颠倒,所以完全按照后推前翻译可能会翻译错误。建
议记住“谁必不可少,谁在箭头后”。
2.例:
(1)例 1:2 句话都说明“食物”必不可少,要放在箭头后,剩下的在箭头
前,翻译为“生存→食物”。
(2)例 2:“地基”是基础(必不可少),放在箭头后,“建大厦”写在
箭头前,翻译为“建大厦→地基”。
(3)例 3:“努力”是前提(必不可少),放在箭头后,“成功”写在箭
头前,翻译为“成功→努力”。
3.后推前总结:
(1)遇到“才”,直接后推前。
(2)“除非 A 否则不 B”翻译为“B→A”;“除非 A 否则 B”翻译为“-B →A”。
(3)谁必不可少,谁在箭头后。
小结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Snipaste_2024-05-07_16-08-02.png)
四、“且”和“或”
A 且 B:二者同时成立
等价关联词:和、既……又……、不仅……而且……、……但是……
例句:我很丑,但是我很抢手
A 或 B:二者至少一个成立
等价关键词:或者、或者……或者……、至少一个
例句:我想带你去东京或巴黎
“或”的翻译:否 1→1 “或”关系为真,否定一项可以得到另一项。
五、推理规则之“否一推一”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Snipaste_2024-05-07_16-10-52.png)
六、推理规则之“德·摩根定律”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Snipaste_2024-05-07_16-11-23.png)
七、推理方式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Snipaste_2024-05-07_16-12-02.png)
1.提问方式:
(1)以下哪项中的推理形式与题干中的推理形式/结构相同。
(2)请问以下哪项与上述推理的错误一致。
2.解题方法:重结构,轻内容;看形式,而不看理解。
3.2 种题型:
(1)……是……:用字母 A、B、C 表示名词即可。比如题干“熊猫是 A,
国宝是 B,龙哥是 C”,推理形式为“A 是 B,C 是 B,C 是 A”。
①A 项:青蛙是 A,动物是 B,蝴蝶是 C,推理形式为“A 是 B,C 是 B,A 是
C”,与题干不一致,排除。
②B 项:南京是 A,首都是 B,西安是 C,推理形式为“A 是 B,C 是 B,C 是
A”,与题干一致,当选。
(2)结合翻译推理考查:题干“想上岸”是 A,“多刷题”是 B,翻译为“A →B”;“刷题”是 B,“想上岸”是 A,翻译为“B→A”,是肯后想要得到肯前。
①A 项:“只有……才……”后推前,所以“多训练”是 B,“拿冠军”是
A,翻译为“A→B”;“训练多”是 B,“拿冠军”是“A”,翻译为“B→A”,
属于肯后→肯前,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。
②B 项:“如果……就……”前推后,“不努力”是 A,“不成功”是 B,
翻译为“A→B”;“成功了”是-B,“努力了”是-A,翻译为“-B→-A”,属于
否后必否前,推理正确,与题干不一致,排除。
八、总结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Snipaste_2024-05-07_16-13-29.png)
1.后推前的变形:
(1)“除非……否则……”翻译为“-B→A”。
(2)谁必要,谁放箭头后。
2.“或”关系否一推一,凡是遇到“或”关系,大概率需要否定一项得到另
外一项。
3.如果之前没有接触过,可能会非常难受,认为非常“绕”,翻译推理本身
就比较难,因为考公务员本身就比较难,如果知识一听就会、公务员一考都满分,
这样不现实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4/78f52949f10a442c9b79d8f7bbb324fa.png)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4/a4c58edeb6c04e98bea4032ba75e80e4.png)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4/Snipaste_2024-04-16_18-28-08.png)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Snipaste_2024-05-27_21-31-31.p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