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联关系与解释类对应
Last updated on
1.关联关系:
(1)转折:转折连接前后语义相反。
(2)因果:原因是对结论的解释。
(3)并列:
①同义并列:连接前后语义相近。
②反义并列:连接前后语义相反。
(4)递进:连接前后程度前轻后重。
2.对应关系:
(1)解释类:
①有标志:较简单,根据标志词提示解题即可。
②无标志:重点关注横线邻近的句子。
(2)重点词句。
一、关联关系
1、转折关系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1000005104.png)
1.标志词:但是、可是、然而、却、其实、事实上、实际上等。对于做中心
理解题的提示是转折之后是重点,对于做逻辑填空的提示是转折连接前后语义相
反。如:文段出现了转折词,前后都出现了空格,此时两个空就要填入反义词。
2.理论要点:前后语义相反。
3.例:“但”表转折,前是“对手”相反,后就是朋友,锁定 A 项“朋友”。
【例】(2021 联考)世界上的一万多种鸟,其实各有各的美丽,从各种华
丽的羽毛,到鸟喙的形状,到鸣唱的声音,不能不让我们 生物多样性的神
奇。进化论之父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通过观察当地鸟类发现,虽然这些鸟
类很明显长得很相似,有着共同的祖先,但是它们的鸟喙形状却 。
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A.惊叹 大相径庭 B.惊奇 毫无二致
C.探索 云泥之别 D.追寻 异曲同工
【解析】1.本题难度不高,第二空是破题点。
第二空,“但”表转折,连接前后语义相反,前文论述“长得很相似”,转折
后应体现不相似,即不同。B 项“毫无二致”等于“别无二致”,侧重相同;D 项
“异曲同工”比喻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,侧重相同,均排除。
A、C 项均可体现不同,保留。
A 项“大相径庭”指相差很远,大不相同,符合文意,当选。C 项“云泥之
别”的“云”即天上的云彩,“泥”即地上的泥巴,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,
二者悬殊很大,如:虽然他们是双胞胎,但是他们的境遇有云泥之别;再如:我
们俩一个考第一名,一个考最后一名,我们俩的成绩有云泥之别,有天地不一样
的地方,文段未体现此意,故 C 项没有 A 项合适,且不能直接说“鸟喙的形状云
泥之别”,只能说“有/二者存在云泥之别”,排除。
如果第二空不易排除,从第一空也能入手。
第一空,对比 A 项“惊叹”、C 项“探索”,横线处搭配“神奇”,应用感叹
词,锁定 A 项“惊叹”。【选 A】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1000005108.png)
2、因果关系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1000005110.png)
1.标志词:因为……所以、由于……因此、从而、导致、使得、造成等。前
文是原因,后文是结论,原因是为结论服务的。
2.理论要点:横线前后构成因果关系。
3.例:
(1)“所以”说明前文是原因,横线处是结论,前文是对横线处进行的解释
说明,文段为“真听课,大量刷题”,故锁定 A 项“上岸”,与 B 项“失恋”无关,
排除。
(2)“因此”说明前文是原因,横线是结论,前文“名窑传世精品大多保存
于世界各大博物馆”说明能流通于市面的作品很少,横线处体现少,对应“凤毛
麟角”,“价值连城”体现有价值。不能说因为少,所以贵,就理解成了另外的一
层语义,故做题不能脑补。根据文段的提示,横线处就体现少。
【例】(2020 山东)文字的发展是 的,所以在由前一个时期演变为
后一个时期的时候,要有或长或短的新旧形式并用期。新旧形式 ,最后完
成交替。
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A.连续 平分秋色 B.自然 相映成趣
C.渐变 此消彼长 D.缓慢 并行不悖
【解析】4.第一空,“所以”提示可看后文内容填横线处,文段为“或长或
短”,D 项“缓慢”体现时间长,填入表述片面,只能对应时间长,不能对应时间
短,排除。后文在讲演变,说明文字的发展是渐变的,如果对因果关系把握得好,
就能直接锁定 C 项“渐变”。如果 A、B、C 项不确定,可往后观察。
第二空,文段谈论的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,前期是新旧并用,接下来
就是新事物慢慢占上风,旧事物慢慢占下风,最后完成交替,新事物彻底取代旧
事物,对应 C 项“此消彼长”。
B 项“相映成趣”的“趣”体现有趣,文段未体现此意,排除。A 项“平分
秋色”即五五开,体现势均力敌,如果新旧是平分秋色、五五开的,就不能交替,
排除。D 项“并行不悖”指二者同时进行,如果新旧是并行不悖的,就不能完成
交替,排除。【选 C】
【注意】根据“演变”文段体现发展变化,C 项“渐变”也是最合适的
3、并列关系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1000005112.png)
1.同义并列:顿号(、)、逗号(,),同义并列连接前后语义相近。
(1)常说“水滴石穿、绳锯木断”,两个词表达意思完全一样。
(2)例.顿号提示与“踏石留印”意思一致,对应 A 项“抓铁有痕”。B 项
“如履薄冰”如:现在有很多领导干部在职的时候是战战兢兢、如临深渊、如履
薄冰的,指小心、谨慎。
2.反义并列:不是……而是……、是……不是……、相反、反之,同义并列
连接前后语义相近,反义并列连接前后语义相反。例.“相反”提示为反义并列,
横线处要填“积极”的反义词,锁定 B 项“消极”。
3.反义并列和转折从做题角度看没有任何区别,理论都是连接前后语义相反,
从专业的角度看,转折之后是重点,而反义并列前后表达的意思没有侧重,如:
这件事不是真的,而是假的。“不是真的”就等于“是假的”,前后无侧重。
4.反义并列连接前后意思相反,感情色彩也可相反。
【例 7】(2020 福建)人类命运共同体,顾名思义,就是每个民族、每个国
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,应该 、荣辱与共,努力把我们生于斯、
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,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
成现实。
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A.风流云散 B.风雨同舟
C.如影随形 D.通同一气
【解析】7.“、”连接前后表同义并列,横线处与“荣辱与共”意思相同,
指祸福同当,对应 B 项“风雨同舟”。
A 项“风流云散”意为像风一样流动,像云一样散开,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
到四面八方,侧重分散,如: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,当年同窗的好友早已风流云
散、各奔东西,与文意不符,排除。
C 项“如影随形”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,文段体现祸福同当,排除。
D 项“通同一气”和“沆瀣一气”一起记忆,均指串通在一起,狼狈为奸,
为贬义,与文意不符,排除。【选 B】
二、解释类对应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1000005126.png)
1.知识点巩固:
(1)转折关系:转折连接前后语义相反。
(2)因果关系:前是原因,后是结论,原因是解释说明。
(3)并列分为同义并列和反义并列:同义并列连接前后语义相近,反义并
列连接前后语义相反。
(4)出现递进关联词,程度前轻后重。
2.对应关系——解释类对应:对应关系分为解释类对应和重点词句对应。下
节课讲解重点词语对应,本节课讲解解释类对应。
(1)有标志:
①标志词:是、即、无异于、无疑是、比如、例如、因此、可以说等。
②标点符号:冒号(:)、破折号(——)。
③例:定义的使命是抽象、概括出某类事物的本质特征。当定义概括不了时,
本应修正定义,而有人却常常“开除”那些概括不了的同类事物,以维护定义的
纯洁性,这无疑是。(A.指鹿为马;B.削足适履)。选择 B 项“削足适履”,考试
中高频出现,意为把脚砍掉一半去适应鞋子,指不顾外在条件生搬硬套。“无疑
是”为解释说明,文段“开除”指扔掉、不要了,对应“削足”,为了适应定义,
对应“适履”。
(2)无标志:通过前后分句对横线内容进行解释说明。例:信用卡的实质
就是 我们,让我们感觉不到付账的痛苦。(A.麻醉;B.蒙蔽)。“让我们感
觉不到……痛苦”说明被麻醉,锁定 A 项“麻醉”。B 项“蒙蔽”指蒙在鼓里不知
情,信用卡的实质并非是让我们不知情,如:花费刷卡 8800 元买东西我们是知
道的,只不过刷卡没有感觉。
【例】(2019 吉林甲)最初版本的个税 App 启用以后,人们对租户必须填
写房东信息产生质疑,担心此举会导致房东多缴一笔出租税,因而房东通过涨房
租来对冲损失,客观上造成了房东和租户的零和博弈,这显然不是减税政策的本
义。新版个税 App,正是意在回应舆论关于国家减税降负诚意的质疑。就实际效
果来说,新版个税 App 一经公布,公众就掀起一片力挺之声,安抚效应可谓 。
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A.显而易见 B.卓有成效
C.立竿见影 D.一蹴而就
【解析】1.“最新版本……质疑”论述背景,“可谓”说明前文解释横线处
内容,“一经……就”说明见效快,对应 C 项“立竿见影”,比喻行事能马上看到
效果或付出能马上得到收获。
A 项“显而易见”强调事情或道理很明显,极容易看清,侧重明显,如:经
过半年备考,学习成绩的提高显而易见,排除。B 项“卓有成效”形容有突出的
成绩和效果,也指做事效率很高,办事方式很有效果,侧重有效果,不能体现快,
排除。D 项“一蹴而就”比喻事情轻而易举,一下子就成功,“就”指成功,不能
表述为安抚效果成功了,“一挥而就”指写文章写得很快,“一蹴而就”通常用于
否定句中,如:学习成绩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,排除。【选 C】
【注意】“立竿见影”可以体现快,也体现效果,“显而易见”体现效果好,
“一蹴而就”体现快,“立竿见影”语义更丰富,当选。B 项“卓有成效”指有效
果,不能体现快,且填入与“安抚效应”表述重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