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文化-法家和墨家思想

一、法家

商鞅:商鞅变法,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,同时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。商鞅变法
主要在秦国,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,让秦国不断强大起来。
    (1)“治世不一道,便国不法古”:治理国家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,只要有利于国家不
是非要拘泥于古法、旧制,提倡改革。
    (2)“立木为信”:为了变法能够推行,取信于民。故事:把一根木头立在城门附近,
谁能够把这根木头从这个城门扛到另外一个城门,赏金就归谁,此时有人把木头从南门扛到
了北门,商鞅信守承诺,把赏金给了这个人。通过此让大家知道商鞅是一个讲诚信的人,取
信于民,才使得他的变法能够推行下去。

韩非子:法家的集大成者。
    (1)中央集权:“事在四方,要在中央”。天下四方都会发生事件,最重要的在中央,
强调君主要加强中央集权。
    (2)法不阿贵:法律不会偏袒有权势的人。提出“刑过不避大臣,赏善不遗匹夫”,大
臣犯法也需要受到惩罚,老百姓立功也要受到奖赏,强调法律面前是平等的,不会偏袒有权
势的人。
    (3)“法”“术”“势”结合:君主在治理国家时要把“法”“术”“势”统一在一起。
        ①法:健全法治。
        ②术:统治者统治的手段,能够驾驭群臣。
        ③势:君主的权势,要把权力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,君主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势。

二、墨家

墨子:墨家学派的创始人。
    (1)思想:兼爱、非攻、节用、节葬、尚贤、非乐等。主要关注兼爱、非攻、节用、
尚贤。
        ①兼爱:墨子的主张代表平民阶层,为老百姓服务,“兴天下之利,除天下之害”,强调
爱一切人,不分等级贵贱。
        ②非攻:强调反对不义战争,不能以强欺弱、以大欺小。
        ③节用:要勤俭节约,因为墨子代表平民阶层,百姓没有钱,要节用。
        ④节葬:反对厚葬,提倡节葬。
        ⑤尚贤:“贤”指有德行的人、有才华的人,强调任人唯贤,而不是任人唯亲。
        ⑥非乐:摆脱礼乐的束缚。
    (2)著作:《墨子》。有一部分叫做《墨经》,含有大量物理学、光学方面的内容,提出
了小孔成像、杠杆原理、光学八条。墨子文科、理科都很厉害,文科如自己的思想主张,理
科如巨大的科学方面的成就。

三、兵家

1.春秋时期:孙武,被称为“兵圣”,著作《孙子兵法》,被评价为“世界上最早的兵书”。
注意:《三十六计》和《孙子兵法》不同,《三十六计》成书于明末清初,作者不详。
2.战国时期:孙膑,著作《孙膑兵法》。桂陵之战:孙膑围魏救赵,打败了庞涓

四、杂家

1.杂家:“兼儒墨,合名法”,博采众家之长,汇合了先秦时期诸家学派的学说。
2.代表人物:战国时期的吕不韦。吕不韦手下有很多门客,让他的这些门客撰写了《吕
氏春秋》(杂家的代表作),对应典故“一字千金”,在撰写完后便置于城门口,让大家都来
看,如果能够增减一字,就赏千金。现在常用“一字千金”表明作品非常珍贵,价值高。

五、名家和阴阳家

1.名家: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,主要特点是善辩,喜欢和别人辩论。代表人物:惠施、
公孙龙,均是战国时期的人物。
    (1)惠施:和庄子的经典故事为“濠梁之辩”,两个人在濠水的一侧桥梁上散步,庄子
看到水底的鱼说“鱼多快乐啊”,惠施说“你又不是鱼,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”,庄子反驳
“你又不是我,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”,此时惠施说“我不是你,所以我不知道
你,你也不是鱼,所以你也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”,二人从逻辑上惠施占了上风。
    (2)公孙龙:“白马非马”的故事。
2.阴阳家:用阴阳五行解释社会和人事。代表人物:邹衍的“五德终始”说,“五德”
强调的是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用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来解释社会的变迁,是金、木、水、
火、土轮流支配的。
3.考试重点考查法家、墨家,兵家、杂家、名家、阴阳家了解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