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文化-绘画之山水画和花鸟画

一、山水画

隋朝:展子虔——《游春图》,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独立的山水画,用色以青绿为主,因
此又称为“青绿山水画”。
唐朝:王维,代表作《雪溪图》,其风格为水墨山水画。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,山水田
园诗派的代表人物,被称为“诗佛”,《山居秋暝》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;明月松间照,
清泉石上流”,不仅山水田园诗写的非常好,山水画画的也非常好。苏轼(苏东坡)评价他
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。
宋朝:王希孟,少年天才,18 岁完成了《千里江山图》,青绿山水画,是我国历史上青
绿山水画的高峰。
元代:黄公望,其一生非常坎坷,做官-坐牢-当道士,50 多岁才开始学画画,传世名
作《富春山居图》创作完成时已经 80 多岁了,《富春山居图》以浙江富春山两岸的秋景为创
作题材,这幅作品的命运也非常坎坷,在收藏的过程中,被焚毁一分为二,一部分收藏在浙
江省博物馆,一部分收藏在台北博物馆
1.明朝:明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、文徵明、唐寅、仇英四位明代画家。沈周、文徵明
擅长画山水画,唐寅、仇英不仅擅长画山水画,还擅长画人物画。
2.唐寅(唐伯虎):命运悲惨,唐寅从小立志走仕途之路,29 岁时乡试考取第一名,称
为“唐解元”,想要考会试时受到科场舞弊案的影响,再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了,对唐寅来
说是致命的打击,后来只能卖画为生,郁郁寡欢。
3.仇英:代表作《汉宫春晓图》。
清四僧:石涛、八大山人、髡残和弘仁皆为僧侣,故名四僧。重点关注石涛和八大山人。
    (1)石涛:原名朱若极,是当时的皇族后裔,明朝灭亡,清朝建立后,避免被迫害,
只能出家为僧。石涛的山水画非常有名,他认为在画山水画时要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,即在
创作山水画时要多多观察山川景物,只有搜集了大量素材,才能画好山水画。
    (2)八大山人:原名朱耷,是当时的皇族后裔,避免被迫害,只能出家为僧。如图所
示,八大山人写在一起时既像“哭之”,又像“笑之”,朱耷认为自己的一辈子活得哭笑不得,
因此在绘画中传达了很多自己的情绪,由于被逼无奈才出家,是非常郁闷的。他的作品中都
有“白眼”,像藐视一切,表明其对清政府的不满,自己郁闷的心情。
    (3)髡残和弘仁:参加了反清队伍,失败后只能隐居到山林中,出家为僧。
1.隋朝:展子虔的《游春图》。
2.唐朝:王维,重点关注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,山水诗写的很好,山水画画的也很
好。
3.宋朝:天才少年王希孟,青绿山水画《千里江山图》。
4.元代:黄公望的《富春山居图》,这幅作品在收藏的过程中是非常坎坷的,被一分为
二。
5.明朝:明四家(沈周、文徵明、唐寅、仇英),仇英)——《汉宫春晓图》。
6.清朝:清四僧,石涛、八大山人、髡残和弘仁。重点关注八大山人,八大山人写在一
起时既像“哭之”,又像“笑之”,朱耷认为自己的一辈子活得哭笑不得。

二、花鸟画

所谓“花鸟画”,就是以描绘花卉、竹石、鸟兽、鱼虫为题材的绘画。
代表人物和作品
唐代:韩滉,代表作《五牛图》,韩滉喜欢观察牛、画牛,画农家的田园风光。《五牛图》
中每个牛都是栩栩如生的,神态各异。
明朝:徐渭——《墨葡萄图》。徐渭命运坎坷,参加了八次乡试均未考中,备受打击,
精神失常,误杀自己的老婆后入狱七年,出狱后已经五十多岁了,才开始潜心画画,绘画天
赋便随之展现出来,他的画更多的是写意,而非写实。通过《墨葡萄图》来排解心中的幽怨
之气。
清代:郑板桥/郑燮,“扬州八怪”之一,“扬州八怪”指活跃在扬州地区的八位画家,
这些人的性格都不太合群,标新立异、格格不入,对当时的朝廷也是满腹牢骚。郑板桥一生
最爱画竹、兰、石,他认为竹子百节长青、兰花四时不谢、石头万古不败,其中画的最好
的是竹子,代表作《墨竹图》。 (墨竹图一般就是指黑白色画的竹子,大约兴起与元代,
郑板桥擅长画墨竹图这一类水墨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