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文化-抗日战争

    1.九一八事变:1931 年 9 月 18 日,在现在的辽宁沈阳爆发九一八事变。当
时张学良为了保存实力采取不抵抗政策,东北军撤出东北来到关内,将东北大好
河山拱手让给日本人,日本人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。九一八事变是抗战的开始,
之前是八年抗战,现在改为十四年抗战,十四年抗战的起点就是 1931 年九一八
事变,一直到 1945 年日本投降。
    2.华北事变:指一系列事件,日本策划企图让华北自治。
    3.一二九运动:中共领导的学生爱国运动,要求停止内战,进行抗日。
    4.瓦窑堡会议: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。
    5.西安事变:1936 年 12 月 12 日,也称“双十二事变”。人物是张学良和
杨虎城,张学良当年不抵抗,将东北军撤回关内,被社会各界谴责,后张学良后
悔想要抗日,但蒋介石一心想要剿共。一开始张学良痛哭流涕的请求,用哭谏,
但蒋介石不同意,哭谏行不通后又采用兵谏,即西安事变,后蒋介石口头答应进
行抗日。如图所示,发生西安事变后,蒋介石一路往山上跑,图中所示是蒋介石
藏身的地方。

    1.七七事变:1937 年 7 月 7 日,北京卢沟桥,此时日本开始全面侵华。虽
然 1931 年就开始抗战,但在七七事变之前是局部抗战,从七七事变后开始全面
侵华。蒋介石一看日本全面侵华于是发表庐山谈话,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,国共
第二次合作。第一次合作是北伐,打旧军阀,吴佩孚、张作霖、孙传芳。
    2.洛川会议:1937 年 8 月,将工作重心放到战区敌后,在战区要配合国民
党友军,在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。
    3.淞沪会战:1937 年 8 月-11 月,是第一场大型会战。日本一开始扬言要三
个月灭亡中国,淞沪会战本身就打了三个月,粉碎了日本快速灭亡中国的企图,
也为当时的工业内迁争取宝贵时间。
    4.太原会战:平型关大捷,林彪的 115 师。
    5.南京保卫战:1937 年 12 月,最终南京城没有守住,日本进行惨绝人寰的
南京大屠杀,超过三十万的同胞被屠杀。
    6.徐州会战:台儿庄战役,由名将李宗仁指挥,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。
    7.武汉会战、长沙会战:从北往南打的顺序。长沙会战包括四次大会战,前
三次都是中国取得胜利,第四次失败,长沙沦陷,长沙一直扛到了 1944 年。
    8.昆仑关战役:正因为长沙久攻不下,日本从海上绕道去了广西,在广西北
部湾登陆,打了昆仑关战役,中国取得胜利,也称为昆仑关大捷。
    9.口诀:淞沪太原南徐州,后面跟着地图走。“淞沪”指淞沪会战,“太原”
指太原会战,“南”指南京保卫战,“徐”指徐州会战。日军打完山西太原,要往
南打,先到湖北,即武汉会战;再往南打到长沙,长沙久攻不下,长沙一直扛到
1944 年,日本绕道到广西登陆,打了昆仑关战役。昆仑关战役中国取得胜利,
日军一看陆上的长沙久攻不下,海上绕道到昆仑关也不行,于是重新找目标,找
到宜昌。宜昌是当时的后勤交通枢纽,打了枣宜会战。“后面跟着地图走”就是
从北往南打,先武汉再长沙,长沙久攻不下从海上绕道广西打了昆仑关战役,昆
仑关战役依然打不赢,重新找目标找到宜昌,有了枣宜会战。

    1.枣宜会战:“枣”指枣阳,“宜”指宜昌,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殉国,也是
在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。张自忠当时是集团军总司令,非常高的职位。
    2.百团大战:中共当时兵力没有国民党强大,一方面配合友军,另一方面也
组织了百团大战以及各种游击战。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,指挥 105 个团,共打了
超过 1800 次战斗,歼灭日伪军四万五千余人,鼓舞了抗战士气。
    3.皖南事变:新四军几乎全军覆没,叶挺被扣、项英被杀,新四军除了较少
一部分突围之外,其余的都被杀害。周总理写下“千古奇冤,江南一叶。同室操
戈,相煎何急”来表达心痛,后又重建新四军,陈毅是军长。
    4.豫湘桂战役:“豫”指河南,“湘”指湖南,“桂”指广西,豫湘桂战役国
民党惨败,也称为豫湘桂大溃退。
    5.日本投降:1945 年 8 月 15 日。当时德国已经投降,美国向日本投了两颗
原子弹,苏联出兵歼灭日军最精锐部队关东军,中国展开战略反攻,在各方因素
影响下,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