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文化-少数民族特色节日
及文化(二)
Last updated on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1000006841.png)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1000006824.png)
1.回族: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,新疆、青海、甘肃等地也有不少聚居区。回族人
集中居住的地方会建清真寺,信奉伊斯兰教,信真主安拉,信徒自称穆斯林。
2.宗教节日:
(1)开斋节: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历的九月份要进行斋戒,日出之前要吃封斋饭,整个
白天不吃喝,而且要克制私欲,断绝邪念,以示对真主的虔诚(小孩和老弱的病人除外)。
斋月后的开斋节一清早,教民要沐浴,去清真寺做礼拜,相互祝贺。封斋的目的是让人民体
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,珍惜眼下的生活。
(2)古尔邦节:“古尔邦”指牺牲、献身,因此古尔邦节也称为牺牲节、宰牲节,在
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举行。传说古代的先知之一易卜拉欣曾梦见真主安拉启示他要杀了
自己的亲生儿子,以表示对真主安拉的虔诚。当易卜拉欣准备执行之时,安拉派使者牵了头
羊过来,说已经领略到他的忠心,让他用宰羊来代替献子。从此以后,当地部族就保留了宰
牲献祭的习俗。节日当天,教民要打扫庭院,盛装打扮,听阿訇(穆斯林对主持清真寺教务
的人员的称呼)讲经,宰杀牛羊,但不宰杀不满 2 岁的小羊、小牛和小骆驼,以及眼瞎、腿
瘸、割耳、少尾的牲畜,宰杀的肉分为三份,一份自己吃,一份送亲友待客,一份施舍给贫
穷的孤寡老人,但是不能卖。
3.代表性饮食:馓子,一种油炸食品,每逢开斋节、古尔邦节等民族节日,回族人会做
馓子来招待客人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1000006826.png)
1.蒙古族:传统的游牧民族,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地区。
2.特色节日:那达慕大会,在每年的农历七、八月间举行。“那达慕”是蒙古语,有娱
乐、游戏的意思。大会中除了摔跤、射箭、骑马、歌舞等传统的内容之外,还会增加马球、
武术、摩托车赛等节目,还会有奖品,如奖励摔跤冠军一头羊或者一匹马。
3.代表性饮食:
(1)马奶酒:每年七、八月份牛肥马壮,妇女会将马奶发酵成酒,去蒙古旅游,走进
蒙古包,当地人会把马奶酒倒到碗中,唱敬酒歌,此时要接住酒,能喝多少就喝多少,不能
喝也要品尝一点,如果推推搡搡不肯喝,就会被认为瞧不起主人或者不礼貌,因此要尊重少
数民族的习俗。
(2)手抓羊肉:蒙古族非常喜爱的一种传统食物,以手抓食用而闻名。
4.代表性文化:
(1)蒙古长调:不是一般人能唱的,特点是字少腔长、高亢悠扬,歌声一起就有了画
面感,草原、骏马、蓝天、白云,非常动听。
(2)嘎达梅林:蒙古族的人民英雄。从清朝末期开始,政府开始逐渐在蒙古开垦土地,
牧场越来越小,牧民被迫背井离乡。后来张学良来了,继续开垦蒙古土地,于是嘎达梅林等
人发起起义,而嘎达梅林不幸战死了。虽然起义失败了,但张学良布垦草原的计划也被推迟
了,保护了蒙古族牧民的利益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1000006828.png)
1.维吾尔族:主要聚居在新疆天山以南喀什、和田等地,信奉伊斯兰教,传统节日也有
开斋节和古尔邦节。
2.代表性饮食:馕,以面粉为主要原料,大多做成圆形,非常扛饿。
3.代表性文化:阿凡提的故事。主人公阿凡提非常勤劳、勇敢、幽默、聪明、富有正义
感,经常帮助劳苦的老百姓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1000006830.png)
1.满族:世居我国东北,原为女真族,有很多部落,后来努尔哈赤起兵统一了女真各部,
改国号为金,史称后金。皇太极时期弃用“女真”这个称呼,改称“满洲”,后来将住在东
北的女真和其他少数民族纳入进来,慢慢地形成满族。
2.特色节日:背灯祭,每年秋、冬季专祭万历妈妈。由来:传说明朝的辽东总兵李成梁
想要加害努尔哈赤,而他的小妾心善,暗中将努尔哈赤放走了,李成梁发现后将小妾赤身露
体打死了。满族人为了报小妾的救主之恩,于是设立了神位,因为她死于万历年间,于是称
之为“万历妈妈”。由于小妾死的时候赤身露体,怕她害羞,于是在这一天各家在祭台上供
奉猪肉,同时用黑布遮住门窗,熄灭灯火,在暗中叩头,念奉祝词。
3.代表性饮食:
(1)萨其马:满语的英译,在满文中,萨其马是用胡麻、砂糖制成的小吃,在汉语中
很难找到一个词来翻译它,于是直接音译成“萨其马”,跟徐福记的沙琪玛是一样的。
(2)满汉全席:没有固定的席面,没有固定的菜色。满族建立大清之后,希望满汉一
家,于是让汉族人和满族人一起吃饭,和和睦睦,将满族人喜欢的菜和汉族人喜欢的菜放在
一起。在满汉全席中有一道菜叫做“双烤”,满族人喜欢吃烤小猪,汉族人喜欢吃烤鸭,于
是将二者拼在一起,称“双烤”。据说康熙帝六十六岁寿宴时就特地制作了满汉全席,设宴
三天来款待大臣,总共有三百多道菜,山珍海味应有尽有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1000006836.png)
1.朝鲜族: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,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。
2.特色节日:老人节,敬老的节日。地区不同则节期也不同,如黑龙江宁安县的朝鲜族
是在每年农历六月廿四举行,而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则是八月十五举行。在这一天,全
村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祝寿,给他们戴红花,并举行摔跤、歌舞等活动,有老人的家庭还会
酿制米酒,打米糕,给老人祝寿。
3.代表性饮食:
(1)泡菜:朝鲜族饮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,种类非常多,桔梗、大白菜、萝卜等
都可以腌制。
(2)打糕:将糯米煮熟之后反复锤打而形成,制作不容易,历来被朝鲜族当作上等美
味,每逢佳节或者接待贵宾时都会做打糕。
4.代表性文化:《阿里郎》民谣,是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