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文化-我国传统乐器
Last updated on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6/1000007704.png)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6/1000007706.png)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6/1000007691.png)
古琴:形容一个人有文化修养,常说“琴棋书画,样样精通”,“琴”指古琴,距今有
3000 多年的历史,在古代就叫琴,因为后来出现了钢琴,因此用古琴来区分。瑶琴、玉琴、
丝桐都指古琴,通常以桐木为主,桐木材质轻软,声音的穿透力较好,虽然音量不大,但音
色古朴、纯净,适合演奏缓慢、抒情的曲子。
(1)相关典故及人物:
①俞伯牙、钟子期:春秋时期的俞伯牙擅长弹古琴,但是真心能听懂的人不多,后来遇
到了钟子期,俞伯牙即兴弹了一首《高山》,钟子期说“好高的山啊”,后来又弹了一首《流
水》,钟子期说“好奔腾的水啊”,俞伯牙激动地说“这个世界只有你才懂我,你是我的知音”,
二人便结拜了,即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。
②嵇康:三国时期“竹林七贤”之一,不仅人长的帅,还通晓音律,善弹古琴。
(2)代表曲目:
①《广陵散》:嵇康擅弹,比如《笑傲江湖》中令狐冲和向天问到梅庄,用《广陵散》
的琴谱吸引了大庄主黄钟公,才有机会使令狐冲见到任我行练成吸星大法。
②《高山流水》:与俞伯牙和钟子期有关。
③《阳关三叠》:又名《阳关曲》《渭城曲》,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《送元二使安西》“渭
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所谱写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6/1000007693.png)
1.琵琶:原名批把,指两种弹奏琵琶的技巧,慢慢的演变成“琵琶”二字。
(1)鼎盛时期是唐朝,比如白居易著《琵琶行》,把琵琶演奏的技巧描写的淋漓尽致,
《琵琶行》名句“大弦嘈嘈如急雨,小弦切切如私语;嘈嘈切切错杂弹,大珠小珠落玉盘”。
(2)琵琶的声音有非常强的穿透力,每个音域都有不同特质的音色,高音区明亮、中
音区温和、低音区淳厚,是可以演奏多种情绪的乐器。
(3)代表曲目:《十面埋伏》《霸王卸甲》,均取自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。
①《十面埋伏》:表现刘邦凯旋胜利的高昂状态。
②《霸王卸甲》:表现楚霸王失利的悲壮。
2.古筝:战国时期已经出现,最开始的古筝只有 5 根弦,目前常见的古筝是 21 根弦,
古筝的音色非常悦耳动人。代表曲目:
(1)《渔舟唱晚》:经典古筝曲。
(2)《高山流水》:和古琴曲的《高山流水》无传承关系,只是同名而已,可以结合选
项判断区分。
(3)《林冲夜奔》。
(4)《汉宫秋月》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6/1000007695.png)
1.阮:早期被称为“直颈琵琶”,“竹林七贤”的阮咸特别擅弹“直颈琵琶”,后来人们
为了纪念阮咸便用他的名字命名乐器为“阮”。如图所示,“大眼睛”是琴箱的出音口,“嘴
巴”用来固定琴弦,虽然没有琵琶音色明亮,但是淳厚、圆润。
2.马头琴:蒙古族的代表乐器。故事:传说在察哈尔草原上有一个叫做苏和的小牧童,
有一天苏和带回来一匹小马驹,后来小马驹长成漂亮的小白马,小白马非常能干,既能保护
羊群,赛马也非常厉害,最终小白马被王爷看上并夺了过去,一天夜里小白马自己跑了回来,
因为摔伤了王爷,王爷便下令射死小白马,小白马死后托梦给苏和“主人,你用我身上的筋
骨做一把琴吧,这样我就可以永远陪着你了”,苏和醒来后就按照小白马的话,用它的骨头、
筋、尾做成了一把琴,这把琴就是马头琴。
3.冬不拉:哈萨克族,民间弹奏冬不拉的演唱家被称为“阿肯”,音色优美,适合演奏
欢快的曲子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6/1000007698.jpg)
1.达卜——维吾尔族,手鼓,敲击时会发出“达卜”的声音,演奏时击打鼓面,摇动鼓
身,小铁环会撞击鼓框,发出沙沙的声音。维吾尔族歌舞表演常用达卜伴奏、伴舞。
2.葫芦丝——傣族,《孔雀舞》就是用葫芦丝伴奏的,演奏的作品主要有《月光下的凤
尾竹》《竹楼情歌》。
3.朝鲜长鼓——朝鲜族。
4.扎木聂——藏族,“扎木”是藏语中声音的意思,“聂”是好听、悦耳的意思,扎木聂
的鼓面是用蟒蛇皮制作而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