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文化-我国古代手工业发 展

1.手工业:主要介绍冶炼、陶瓷器方面的成就。
2.原始社会晚期,我国已经掌握冶铜技术,就可以使用金属器,因此人类最
早使用的金属是铜。到商周时期使用最广泛的是青铜器,青铜是金属冶炼史上最
早的合金(重点),合金是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后得
到的物质,硬度比纯金属更大、抗腐蚀性更好;青铜器是在铜中加入了锡,比纯
铜相比,青铜强度高、熔点低,铸造性比较好,耐磨、且化学性更稳定。
3.青铜器铸造辉煌成就的代表作:
    (1)后母戊鼎:以前称“司母戊鼎”,现在国家博物馆称之为“后母戊鼎”,
以国家博物馆的称法为准,是商朝后期制造的,商王武丁的两个儿子为祭祀其母
亲铸造,知道是祭祀用即可。
    (2)四羊方尊:商朝晚期的青铜礼器,为祭祀铸造。
4.铁器:西周晚期出现铁器,其优越性在于铁矿分布较广,硬度和韧性比较
高,后来人们广泛运用铁器作为生产工具,提升了生产力。注意:出现铁器的时
期是西周晚期。

1.陶瓷器:虽然陶和瓷常一起称为陶瓷器,但要注意陶器和瓷器不是同一物
品。
2.陶器:现在有很多兴趣班可以教小朋友做陶器,就是用黏土制成一定的形
状,用火焙烧。陶器可分为彩陶、黑陶、白陶等。
    (1)彩陶:上面画有各种彩绘图案,比如原始的半坡居民已经掌握比较高
的制陶技术,可以绘制彩陶,如上图第一幅就是在陕西西安的半坡出土的人面鱼
纹彩陶盆。
    (2)黑陶、白陶:二者只是颜色的区别,黑陶乌黑发亮、白陶色泽明丽,
在山东大汶口文化中就出现了黑陶和白陶。
3.唐三彩:
    (1)随着慢慢发展,制陶工艺越来越高,人们发现一种叫“釉”的物质,
其实是一种硒酸盐,将其涂在陶坯的表面烧制出来的陶器比较光,若釉中再加入
一点带颜色的金属氧化物烧制出来的陶器还可以带颜色,最典型的是唐代出现的
唐三彩,其釉彩有黄、绿、蓝、褐、白、黑等等,一般以黄、绿、白三色为主,
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,主要是一些动物造型,出土唐三彩中动物造型数量
很多,有不同的形象和造型,最常见的是马和骆驼,这一类动物俑可以给墓主人
提供交通工具,比如马是古人出行和行军打仗不可缺少的动物。
    (2)考点梳理:
        ①唐三彩属于陶器而非瓷器。
        ②唐三彩的釉彩一般以黄、绿、白三色为主,所以叫唐三彩。
        ③唐三彩中最具代表性的动物造型是马和骆驼。
4.陶器和瓷器的区别(了解即可,不考):
    (1)外观上:陶器可以吸水、不透明,瓷器不吸水、半透明。
    (2)物理构成:陶器的原料陶土含有很多氧化铁,瓷中氧化铁含量比较低,
氧化铝成分比较高。
    (3)温度:陶器焙烧温度比瓷器低,约 900℃,瓷器必须经过 1200-1300℃
高温烧制,因此陶器表面一般是低温釉,瓷器表面是高温釉。
1.瓷器:我国的瓷器可谓世界闻名,中国的英文是“China”,而“China”
是瓷器的意思,说明在西方人眼中我国是瓷器之国,我国也被世界称为“东方瓷
园”。我国瓷器经历了原始瓷器、青瓷、白瓷、彩瓷的发展阶段。
2.原始瓷器:商朝时期出现,即商朝出现了瓷器。
3.青瓷和白瓷:
    (1)东汉烧出了比较成熟的青瓷,表面是青色釉的瓷器,青色主要是因为
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,氧化铁被还原为氧化亚铁变为青色。
    (2)北朝烧出了成熟的白瓷,瓷胎是白色的,表面为透明釉,虽然没有艳
丽的色彩,但就是自然、浑然天成的美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。
1.宋代时期出现彩瓷:即单色瓷上刻印花纹,或者在胚胎上用彩笔画花纹,
可以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,二者区别在于如果是先画好再烧制则为釉下彩,在烧
好的瓷器上画,画好之后再烧制则为釉上彩,考试中有可能会要求区分哪些是釉
上彩哪些是釉下彩。
    (1)釉下彩:典型的是青花瓷,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烧制后成蓝色。
注意: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,明代的青花瓷已经成为主流。有钱人
特别喜欢收藏青花瓷,如在 2005 年一件元青花——鬼谷子下山图罐在伦敦拍出
2.3 亿人民币,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最高的拍卖记录。如图为明代青花
瓷,收藏在国家博物馆。
    (2)釉上彩:有五彩、粉彩、珐琅彩等。
        ①五彩:以红、黄、绿、蓝、紫五种颜色为主。
        ②粉彩:特点在画法比较复杂,有工笔画、水彩画、版画等。
        ③珐琅彩:釉上彩瓷器中比较精美的瓷器,比如去北京旅游就会有人推荐购
买景泰蓝,景泰蓝的正名是铜胎掐丝珐琅,如图,是在铜质的胎型上,用柔软的
扁铜丝,掐成各种花纹焊上,然后把色釉填在花纹中烧成,因其在明朝的景泰年
间流行,而且多以蓝色为主,所以叫做“景泰蓝”。
2.宋朝时期的五大瓷窑:汝窑、官窑、哥窑、钧窑、定窑。
    (1)汝窑:在河南宝丰,列为五大名窑之首,主要烧制宫廷用的瓷器,给
皇家用的瓷器必然是很精美,因此烧出来的堪称是宋瓷精品,素有“汝窑为魁”
的美誉。
    (2)官窑:在河南开封,专门为宫廷烧纸瓷器,相传烧出瓷器后宫女太监
会检查,但凡有瑕疵的都要摔碎,剩下的精品才可以到皇宫中供皇室使用,所以
官窑生产的瓷器流传下来比较少。
    (3)哥窑:地址在哪众说纷纭,相传在浙江龙泉,出产青瓷最为有名。
    (4)钧窑:在河南禹州,产品青中带红,也称之为“钧红”。
    (5)定窑:在河北,以烧制白瓷为主。
3.宋朝有官窑,明代开始采取“官办民烧”的形式,开设有专厂,专烧进贡
的瓷器。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御器厂,后来景德镇也成为明清时期专门为宫廷生
产御用瓷器的所在地。烧出的瓷器很有特点:“白如玉,明如镜,薄如纸,声如
磬”,因此景德镇被称为“千年瓷都”。
4.考点梳理:
    (1)青花瓷属于釉下彩而非釉上彩。
    (2)五大瓷窑的名称:汝窑、官窑、哥窑、钧窑、定窑。
    (3)五大瓷窑之首:汝窑。
    (4)千年瓷都:景德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