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文化-中国古代名医

1.本节课学习中国古代名医,也就是名老中医,是常识中非常爱考的内容。
2.考查方式:
    (1)考查名医生活的年代,具体到朝代。
    (2)考查名医的成就。
    (3)考查典故。
1.岐伯:
    (1)生活在远古三皇五帝时期,确切说是黄帝时期,是黄帝的医官,相当
于太医院的名老中医。
    (2)典故:即岐黄。有一天晚上岐伯闲着没事,黄帝也没事,二人一起聊
天聊到医学保健方面,黄帝问他以前的人为什么能够长命百岁,今天的人为什么
不行,应该如何延年益寿、长命百岁,有病怎么治疗等等,二人的对话被后人记
录下来,据说这就是中医的起源,只是传说并不一定是真的,而典故常考,有时
候也称为“岐黄之术”,关键词“歧黄”,岐黄之术也代指医术,同时也会考查“岐
黄”涉及到的人物是谁,即岐伯和黄帝。
2.扁鹊:
    (1)年代:生活在战国时期。
    (2)成就:
        ①创立“四诊法”,即望、闻、问、切。“望”就是看,比如去医院医生就会
看气色如何,气色挺好的没什么毛病,此时就可以回家,不用多想;如果面色不
好看,此时就会有病。“闻”就是听的意思,也就是听病人说自己是什么病,比
如病人拉肚子,医生就会问原因、病情,此时对应“问”。问完病情以后医生就
会给把脉,看看具体是什么问题,即“切”,“切”考查更细,指的是切脉的意思,
切的“脉”是血管,而非经脉或经络;血管中对应的是动脉,即脉搏的跳动,静
脉血管和毛细血管都不会跳动。
        ②扁鹊切脉,必然就会研究经脉,因此是中医中最早研究经脉之人,被称为
“脉学之宗”。
3.华佗:
    (1)年代:东汉时期著名中医,常说“扁鹊在生,华佗在世”,就是说的二
人的医术非常高明。
    (2)成就:
        ①发明麻沸散:即麻醉药,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,有时会考查更细,问该
麻醉药是全身麻醉还是局部麻醉,此时对应全身麻醉,局部麻醉所要求的技术含
量更高,而全身麻醉没有多少技术含量,不够精准。
        ②擅长外科,精通手术:比如《三国演义》中的关云长刮骨疗伤就是华佗给
做的手术,正是因为经常做外科手术,才会发明麻药。
        ③创立五禽戏:即模仿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鸟(仙鹤)(“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鹤”
的说法也对)五种动物而发明的保健体操,是我国最早的保健体操。
        ④典故:青囊,出自中医领域,代指中医。青囊指华佗给曹操看病的时候,
说要给做一个开颅手术,而曹操多疑,认为华佗是要害他,于是把他打进监狱,
华佗临刑之前担心自己医术失传,于是把医书放在青囊袋中交给狱卒请他带出去,
狱卒怕牵连到自己,于是残忍拒绝,因此华佗的医术失传,也是一个传说。
4.董奉:东汉时期。作为一代名医,给人看病不收钱,非常有仁爱之心和医
德,但是会要求病人在自己的门前种下两颗杏树,久而久之形成一大片杏林,后
世也把杏林代指中医。现在常用“杏林春暖”表示一个医生的医德非常高尚。
5.费长房:东汉时期名医。此人给人看病时经常挂一个大葫芦,葫芦里面是
其治病的药,因为医术高明,可谓药到病除,于是出现“悬壶济世”的成语,“悬
壶济世”就是指医生治病救人、非常高尚。相传此人师从符翁,符翁是八仙之一
的铁拐李化身而成的人,到民间给百姓看病,被费长房发现后拜其为师,学得他
相应的医术,后来铁拐李把自己的大葫芦传给了费长房。
6.孙思邈:
    (1)别称“药王”,记载的药方非常多。
    (2)成就:写下《千金方》,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,包含的内容非常
多,既有疾病治疗方面的临床理论,也记载了许多的药方,还有关于医德的记载,
那次包罗万象,被称为医学百科全书。
7.李时珍:明代时期,他曾经做过太医院的院判,在嘉靖皇帝时期,类似今
天卫生部的副部长,即部级高官,专门给嘉靖皇帝看病,当时统治比较昏庸,社
会比较黑暗,所以李时珍觉得在体制内带着不舒服,看着糟心,“世界那么大,
他想去看看”,于是辞职后走遍千山万水,不是旅游单纯看世界,而是为了发现
草药,实地勘探草药,把前朝关于草药的错误记录给订正,把没有收录的进行重
新收录,然后写下了我国医学史的著名著作《本草纲目》,这部书系统地总结了
16 世纪以前的药学成就,进行了勘误和增补,保留了大量珍贵的药方,所以被
西方人誉为“东方医药巨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