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本节课讲解论证部分,论证题和言语题都是文字题,不能没有任何区别地
做题,用言语思维解题很容易有偏差。做言语题一般要文段的中心句,论证题不
仅要快速找出文段的中心句(论点、论据),还要找哪个选项与中心句意思表达
一致/相反,找的时候很容易掉入语义不严谨的“坑”。
2.比如题干表示“喝咖啡能减肥”,选项表示“喝咖啡给人的肾脏带来巨大
的负担”,此时很容易把“给人的肾脏带来巨大的负担”和“喝咖啡不好”划等
号,误认为是削弱项,但其实二者是不一致的。
3.比如题干表示“某药治疗感冒很有效”,选项表示“某药治疗感冒的同时
对心脏有严重副作用,很昂贵,别人买不起”,但题干讨论的是某药是否有用,
哪怕天价/不卖,只要有用即可。
4.做论证题,需要按照逻辑规则来解题:
(1)要保证题干和选项的主体是全同或包容关系,如果是并列或交叉关系,
那么这个选项就不能选。
(2)要保证论点和选项的话题一致(加强或削弱只是正向、反向表述的区
别)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760.png)
论证题解题步骤:
1.第一步:看清问法(削弱、加强/前提)。
2.第二步:找出题干的论点和论据。
3.第三步:根据论点和论据话题是否一致,预设可加强/削弱选项。如果能
够预设选项的特征,知道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样,就能避开选项设置的“坑”。
搭桥题可以用技巧解题,找到 2 个关键词即可。否定论点和补充新论据是最需要
预设的。
4.第四步:根据预设匹配选项,并对比择优。第三步和第四步可以合在一起,
但不能缺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762.png)
1.无论是论点还是论据,90%的题目都有相对明显的提示词。
2.找论点的时候要结合提问方式,比如“研究结果证明”“专家认为”都可
以表示某结论,如果问“最能加强上述研究结果的是”,就要找“研究结果”。
3.论据一般离论点比较近。
(1)论据一定是可以解释论点的,如果句子无法解释论点,那么就不是论
据。
(2)比如“出门看到天上飞过去两只鸟,就思考鸟飞行的原理,认为鸟飞
起来靠的是空气动力学”,“出门看到天上飞过去两只鸟”无法解释论点的“空气
动力学”,所以不是论据。论据和论点是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。在论据前面加“因
为”,在论点前面加“所以”,造句通顺就是论点和论据。“因为天上飞过去两只
鸟,所以鸟飞起来是靠空气动力学”不通顺,所以前半句不是论据。
4.论点只是一个结论,很少会有读不懂的情况。读不懂的文段有以下情况:
论据可能是实验或复杂的解释,背景看似专业不重要。背景不重要,论据也可以
放一放,只要读论点即可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764.png)
1.论据与论点话题不一致,要考虑拆桥和搭桥。搭桥和拆桥实际上就是点出
论据与论点之间、论证关系之间的漏洞。比如“我是一个好人,因为我刚吃了一
根烤肠”,“刚吃一根烤肠”和“我是一个好人”之间是没有逻辑关系的,无法直
接划等号的,论证存在漏洞,搭桥就补漏洞,拆桥就点破漏洞。
2.话题是否一致,指的是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。
比如“这个空调卖得很好,因为这个空调非常省电”,考虑“省电”和“卖得好”
能否划等号即可,“省电”的东西不一定“卖得好”,比如蜡烛省电,但家里不会
不买灯而买蜡烛,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论证过程存在漏洞,加强则堵上漏洞,削弱
则点破漏洞。
3.论据与论点之间一字不差、完全相同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。比如论据做实
验,实验也有被试范围,代表不了整体。只要论据和论点说一件事,基本就认为
是话题一致,即没有明显漏洞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766.png)
1.例 1:论据讨论的是“小区”,除了论据在举例以外,其他内容都比较一
致,论点和论据均讨论“多功能防盗系统”与“盗窃案件发生率”,二者之间没
有明显的逻辑漏洞,属于话题一致。
2.例 2:“实现组织生长”和“医学领域变革”不能划等号,所以话题不一
致。
3.“牟立志老师做题很快,所以牟立志是个好老师”属于话题不一致,“师
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”,而不是老师自己做题快。削弱则表示“评价好老师的标
准并非是做题快慢”,意味着“做题快慢”和“好老师”之间不能划等号,即拆
桥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768.png)
1.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/只有论点:
(1)加强:
①问“前提/假设/加强论证”,考虑必要条件。第一阶段讲必要条件的时候
讲过特殊论点(方式+目的),会考查方式是否可行、目的能否实现。
②问“加强观点”,优先考虑解释原因和举例子。
(2)削弱:直接考虑否论点、否论据。
2.论点和论据话题不一致:直接拆桥、搭桥。拆桥只需要表示论据不等于论
点即可,比如论据不一定能推出论点,意味着“论据直接得出论点”这个过程是
错的。比如“我是个好学生,因为我语文做得好”,选项为“语文只是考试科目
中的一个,且占比较小”,说明语文好不能直接和学习好划等号/语文好不一定学
习好,断开二者的必然联系即可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770.png)
1.主体/话题不一致的选项不优选。
2.不明确、类比选项一般不选。
(1)不明确项:尚不知晓、有待评估、正在研究。
(2)类比选项:两者类似、两者差不多。
3.区分举例子、无关、类比选项:
(1)比如论点为“广告公司都很赚钱”:
①A 项为“甲广告公司通过一系列运作每年盈利达 2 亿”,“甲广告公司”是
“广告公司”之一,属于举例子。
②B 项为“影视公司很挣钱”属于无关项,“广告公司”和“影视公司”是
不同的公司。
③C 项为“游戏公司很挣钱,它们与广告公司的营销方式类似”,该项属于
类比选项,因为后面给出“类似”。
④D 项为“私企都很挣钱”,“广告公司”和“私企”之间是交叉关系,可以
造句为“有的广告公司是私企,有的广告公司不是私企;有的私企是广告公司,
有的私企不是广告公司”,不知道此“私企”是否与“广告公司”交叉,不能选。
(2)区分:
①选项与论点主体之间为包容关系,选项多为举例子。
②“影视公司”和“广告公司”在类比里是并列关系,“游戏公司”和“广
告公司”在类比里也是并列关系,说明选项与论点主体不一致,即使加了“类似”,
也只是类比选项。如果选项主体和论点主体是并列关系,不能选。
③论点主体与选项主体之间是交叉关系,也不能选。
(3)例:论点为“这个药对人类的心脏很有好处”,选项为“猴子”,因为
“猴子”和“人类”是并列关系,所以不能选。如果论点为“这个药对心脏病好”,
选项为“这个药对猴子的心脏病好”,“猴子”也是患心脏病的生物之一,那么可
以选。如果论点是“这个药对小白鼠的心脏好”,选项是“人”,那么不能选。
4.考场上大概率反应不出来选项是否定论点还是否定论据、是原因解释还是
举例子,只能判断出选项与论点和论据意思是否一样。如果要比较力度,建议按
照以下原则比:
(1)明确>可能:论证题的选项表述得越绝对越好,如果一个选项是“可
能„„”,另一个选项是“一定„„”,那么选出现“一定”的选项。
(2)整体>部分:比如题干为“广告公司能赚钱”,A 项表示“广告公司能
通过一系列运作挣钱”,B 项为“甲广告公司能挣钱”,A 项“广告公司”范围更
大,B 项“甲广告公司”只是举例子,力度弱,整体>部分,所以选择 A 项,因
此原因解释>举例子。
(3)直接>间接:选项的词与论点越接近越好,词也不变是最好的,这样
可以节省“脑补”。论点为“吃某物对身体有害”,A 项表示“吃某物会导致心脏
病”,B 项表示“吃某物会给心脏带来负担”,“心脏病”和“带来负担”都是不
好的,A 项“心脏病”与“有害”更接近,B 项“负担”不一定让人受不了,考
场上往往没时间考虑“心脏负担”是机体承受范围内,往往要比较谁更有害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772.png)
1.论点结论是“我是一个好孩子”,论据是“我数学成绩特别好”,论据的“数
学好”和论点的“好孩子”话题不一致。
(1)加强则表示“数学好就是好孩子”。
(2)削弱则表示“数学好不等于好孩子”。
(3)“桥”就是漏洞,补上漏洞就是搭桥,点破漏洞就是拆桥。
2.搭桥注意事项:
(1)看到“前提、假设、加强论证”,优先考虑搭桥。
(2)解题技巧:去同存异。
①搭桥需要说明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漏洞有关系,当论点和论据都提到主
体“我”时,“我”就不是论点和论据的逻辑漏洞,论点和论据本来主体一致的
时候,主体不需要搭桥。很多搭桥项都不会出现主体,因为主体大概率是一致的,
考得更多的不是主体不一致,而是话题不一致。搭桥只搭不同点,所以不用看相
同的部分。
②问“前提”,说明先有选项,后有论证成立。如果选项为“数学好的都是
好孩子”,“都”前推后,翻译为“数学好→好孩子”,此时“数学好”是前提,
“我数学特别好”是肯前,“我是个好孩子”是肯后。在前提下,主体的个例可
以成立,搭桥的本质,从逻辑上来说是逻辑漏洞的填补,按照命题关系来说就是
一个翻译推理。
③搭桥方向是“论据→论点”。如果把搭桥写为“论点→论据”,即“好孩子
→数学好”,此时,“我数学成绩特别好”就是肯后,肯后推不出确定结论,推不
出“我是个好孩子”,所以搭桥涉及翻译的推理规则(涉及方向)。
3.搭桥涉及推理方向,拆桥不涉及方向,只要说明二者无关即可,A 与 B 无
关,和 B 与 A 无关,是没区别的。只有一种情况的拆桥需要考虑方向,比如“A
推不出 B”,可以说论据推不出论点,而不用讨论论点能否推出论据。但凡与“桥”
相关,只要在语义表述上有“谁推谁”之说,都是“论据→论点”,如果只讨论
二者有无关联,在拆桥方面是可以不考虑方向问题的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774.png)
拓展.问“最能削弱上述观点”。论点:全民阅读没什么效果。论据:
2017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.66 本,较 2016 年的 4.65 本略有
增长。
论点讨论“全民阅读没效果”,论据讨论“纸质图书没变化”,“纸质图书”
是“全民阅读”的其中一部分,二者不能划等号,搭桥(补漏洞)则表示“论据
占比极大,能代表论点”,也可以说“除了纸质图书以外,其他也如此”。“论据
能代表论点”的选项表述更直接,优选。
例 1 论据是“部分地区”,A 项是“其他一些地区”,不知道“其他一些地区”
的范围有多大,能否涵盖“部分地区”以外的所有地区,所以 A 项不够好。
本题讨论的是“纸质图书”,“全民阅读”除了“纸质图书”以外,还有“电
子书(包括听书)”。本题可以选“电子书”,因为阅读里面,除了“纸质图书”
以外就是“电子书阅读”,B 项表示“除了纸质图书以外,其他都行”,范围也很
大,B 项当选。【选 B】
【注意】论点和论据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,加强和削弱有两种方法:
1.加强:
(1)部分代表整体。
(2)除了它以外其他所有部分也一样。
2.削弱:
(1)部分≠整体。
(2)除了它以外其他所有部分都不一样。
3.论点为“今年全年,咱们国产手机一定卖得很好”,论据为“上半年国产
手机卖得好”,加强则表示“上半年的手机销量占全年的 90%”,说明上半年好全
年就好(部分能代表整体),还可以说“下半年也很好(其他部分也一样)。“9
月份也卖得好”无法加强,因为“9 月份”只是“下半年”的一个月份,若要补
齐,就要补齐“剩下的所有”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776.png)
1.论点为某物质好,论据为该物质中的某些元素好。
2.解题方法:这些元素占比较小,少量的它们没有用,说明元素不能和物质
直接划等号。
3.例:削弱说明“X 元素在西红柿中的占比极小;只有大量摄入 X 元素才能
行,干吃西红柿不行”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778.png)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780.png)
特殊题型——翻译类加强题:
1.论点和论据均能翻译,先翻译论点和论据:
(1)翻译完的句子箭头前一致,选“论据词→论点词”。
(2)翻译完的句子箭头后一致,选“论点词→论据词”。
2.箭头前一致:如论据为“如果考上公务员,你就请我吃饭”,论点为“如
果考上公务员,你就破费了”。论据翻译为“考上→请吃饭”,论点翻译为“考上
→破费”。箭头前一致,需要补“请吃饭→破费”,得出“考上→请吃饭→破费”,
就得出论点的“考上→破费”。
3.箭头后一致:论据为“如果今天下雨,我们就不出去玩耍”,论点为“如
果起风了,我们就不出去玩耍”。论据翻译为“下雨→不出去”,论点翻译为“起
风→不出去”。箭头后一致,需要补“起风→下雨”,得出“起风→下雨→不出去”,
就得出论点的“起风→不出去”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782.png)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784.png)
若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,或只有论点:
1.当问“前提/假设/加强论证”,考虑必要条件。如果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,
不存在逻辑漏洞,无法搭桥;如果只有论点,没有论据,则无法搭桥,只能考虑
必要条件,即没它不行。
2.当问“最能加强或最能支持上述观点”,一般考虑原因解释和举例支持,
原因解释是整体加强,举例支持是部分加强,整体>部分,故原因解释>举例支
持。
3.加强题的答案往往会出现论点的关键词,当论点讨论 A 和 B 的关系,正确
答案往往也会出现 A 和 B,故普通问法的加强题比较好做,因为正确答案和论点
关键词相对比较一致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786.png)
.问“前提”,优先考虑搭桥。问法为“要想使该项政策取得效果,
必须具备的前提是”,说明论点是“该项政策取得效果”。政策是“将个人的‘老
赖’行为纳入诚信档案记录。‘老赖’行为纳入诚信档案记录的人,其子女就读
私立学校和购买商业保险将受到限制”,故论点为“让‘老赖’子女上学买保险
受限制将会取得效果”。
题干没有内容解释为什么这么做有效果,即题干没有论据。
论点说明该政策有效果,为“方式+目的”,加强要选择方式可行或目的能实
现的选项。
A 项:“老赖”重视子女教育和风险保障,如果限制子女就读私立学校和购
买商业保险,“老赖”会受到政策的影响,所以政策有用,当选。
B 项:说明要“花费大量金钱”,题干未提及“花钱”,且做论证题“不差钱”,
题干未提及钱,不考虑是否花钱,排除。
C 项:未提及对“老赖”执行政策的事情,排除。
D 项:群众深恶痛绝不一定对“老赖”有影响,排除。【选 A】
【注意】论点为方式+目的,加强多考虑方式可行/目的能实现,削弱往往考
虑方式不可行/目的不能实现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789.png)
1.论点和论据话题不一致,削弱优先考虑拆桥。
2.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或只有论点,削弱考虑否论点和否论据,否论点力度
最强且最常考,故优先考虑否论点,如果没有否论点的选项再考虑否论据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791.png)
1.后面会讲解特殊论点的情况,讲解的内容一定要记住,遇到特殊的论点形
式,可以直接找对应的答案。
2.例:甲说“A 导致 B”,乙说“不是 A,是 C 导致 B”,直接削弱乙可以说明
“就是 A 导致 B”,但考试不会如此考查,而是会考查“A 导致 C”,而“C 可以导
致 B”,此时最终是 A 导致 B,可以削弱乙的观点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793.png)
1.加强题中,考查搭桥时,如果只有选项需要翻译,要注意搭桥方向为“论
据→论点”;如果论点和论据都需要翻译,把论点和论据翻译下来,箭头前一致,
论据词→论点词;箭头后一致,论点词→论据词。
2.削弱题中,如果论点可翻译为“A→B”的形式,削弱则选择“A 且-B”的
选项。如甲对乙说“考上公务员就请你吃饭”,翻译为“考上公务员(A)→请吃
饭(B)”,乙说“甲说谎”,意为乙考上了公务员,但是甲没有请吃饭,即“考上
了公务员(A)且没有请吃饭(-B)”。如果乙没有考上公务员,属于否前,否前
无必然结论,此时甲没有说谎;如果乙考上了公务员,此时为肯前,肯前必肯后,
则甲应该请乙吃饭,但是甲没有请吃饭,故甲撒了谎。如果觉得这里不好理解,
可以直接记住公式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798.png)
1.论点为因果关系:削弱方式有因果倒置和他因削弱,两种削弱方式都是针
对论点的因果关系进行削弱。故否论点的形式有直接否论点(如你说好,我说不
好)、举例否论点,若论点有因果关系,否论点可以考虑因果倒置(如论点为“A
导致 B”,选项说明“B 导致 A”,可以否定“A 导致 B”)和他因削弱。
2.力度比较:
(1)直接否论点和举例否论点相比较,直接否论点强于举例否论点。
(2)因果倒置和他因削弱中,他因削弱是可能性削弱(本质是干扰因素,
只是干扰了题干的因果关系,没有直接否定题干的因果关系),因果倒置是必然
性削弱,因果倒置强于他因削弱。
(3)直接否论点强于他因削弱,但直接否论点和因果倒置的力度无法区分。
(4)举反例否论点和他因削弱比较,举反例否论点是肯定性表述,其力度
更强,但二者的力度比较还没有考查过。因果类论点也可以举反例削弱,如论点
是“喝可乐会让人快乐”,可以说“小明喝可乐后不快乐”,只是很少考查。
3.因果倒置很容易和加强混淆,因为论点是“A 导致 B”,出现了“A”和“B”
这两个关键词,因果倒置是“B 导致 A”,也出现了“A”和“B”这两个关键词。
当遇到因果类论点,如果选项同时出现因和果的关键词,可以观察先后顺序,论
点是因在前,果在后,观察选项中因果的先后顺序是否颠倒。如甲对乙说“天天
和你在一起,我都变胖了”,乙对甲说“胖子才和胖子在一起玩”,甲意为“先和
乙在一起,才变胖”,乙意为“先变胖,才和乙在一起玩”,同时提及“胖”和“与
乙在一起玩”,但时间先后顺序颠倒,故因果倒置最明显的特征是论点为因果类、
选项同时出现因果、时间先后顺序颠倒。
4.他因削弱:
(1)他因削弱要有新的原因,不能和原来原因一样,如论点说明“降温导
致感冒”,选项说明“气温的改变使得人感冒”,此时不是他因,而是本身。
(2)其他原因要对论点有影响,如论点是“喝可乐能让人快乐”,选项说明
“今天我睡觉了”,睡觉是人的本能,不一定会让人快乐;如果选项说明“你今
天不仅喝了可乐,还中了 500 万”,中 500 万会让人快乐,为他因削弱。
(3)他因的本质是干扰,观察选项是否为他因削弱项就是看选项是否会干
扰到题干的因果关系。如论点说明“出去玩会让我快乐”,选项说明“在家看电
视也让我快乐”,在家看电视让我快乐这件事不影响出去玩让我快乐,故不是他
因,而是无关项;如果说明“出去是与初恋女友见面”,此时不确定快乐是出去
玩还是见初恋女友。再如论点是“喝可乐让我快乐”,选项说明“喝雪碧让我快
乐”,“喝雪碧快乐”不影响“喝可乐快乐”这件事。
(4)他因削弱要求“同一主体、同一时间、不同原因”,如果论点说“喝可
乐让我快乐”,选项说“每次喝可乐都能捡到 5 块钱”,此时快乐不确定是喝可乐
还是捡钱得到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802.png)
1.实验题:考试常考查分组实验。如例题中一组吃巧克力,二组不吃巧克力,
结果是一组比二组智商测试结果更好,结论是“吃巧克力能提高智商”,如果要
加强,可以说明实验前公平、实验中无干扰,此时可以保证实验成立。如果要削
弱,可以说明实验前不公平(如说明一组的智商本身比二组更高),还可以说明
实验中有其他变量(如说明一组除了吃巧克力外还吃了补脑的药品)。
2.实验前公平、实验中无干扰都是实验的必要条件,而实验往往是论据,故
是论据的必要条件。
3.遇到分组实验的论证题,加强可以说除实验影响因素外,其他影响实验的
条件都一样,如实验前一样、实验中无干扰;削弱可以说除实验因素外,还有影
响实验的条件,如实验前不公平,实验中有干扰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805.png)
1.例:如分组做实验,一组吃巧克力,二组不吃巧克力,结果是一组智商提
高,结论是“吃巧克力能提高智商”,此时实验分为了两组,但结果只提到了一
组,可以说明实验前公平、实验中无干扰来进行加强,但除了上述加强方式,还
可以补齐数据,如果说明“不吃巧克力的人智商没有提高”,说明吃巧克力有用,
为加强项;如果说明“不吃巧克力的人智商也有提高”,说明吃巧克力不一定有
用,为削弱项。
2.当题干实验分为了两组,但结果只提到了一组,加强可以说明实验前公平、
实验中无干扰,还可以补齐另外一组数据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866.png)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868.png)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9/1000011870.p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