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折与因果

1.解题思路:寻找中心句,不是所有的文段都有中心句。
    (1)有中心句,直接同义替换。如小倪是我的朋友—我的朋友是小倪。“小
倪是我的”说法错误。
    (2)没有中心句,全面概括。如小倪人品很好,同时性格也很好—小倪人
品和性格都很好。
2.解题技巧:
    (1)重点词语。拿到一个文段要去读,读文段就是在微观层面上找一些重
点词,要关注:
        ①关联词:虽然我很丑,但是我很温柔。通过“但是”强调很温柔。
        ②主题词:整个文段都在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论述,比如整篇文章都在围绕“疫
情”展开论述,“疫情”就是主题词,正确答案一定要有这个词。
        ③程度词:语气加重,起强调作用。比如 A 同学是我们班最可爱的女生,通
过“最”强调 A 太可爱了;B 堪比林志玲、高圆圆,通过“堪比”强调她太漂亮
了。
    (2)行文脉络:宏观把握。比如中学时老师说今天要写一个总-分结构或者
分-总结构的作文,总-分结构中心句在前面,分-总结构中心句在后面。
    (3)做题时要将微观和宏观结合在一起。

一、转折关系

1.转折关系虽然……但是……;尽管……可是……;……不过……;……
然而……;……却……;
其实/事实上/实际上

理论要点:转折之后是重点

1.标志词:
    (1)“但是”“可是”“不过”“然而”“却”。如虽然你长得帅,但是
不是我的菜。重点强调我不喜欢你。转折提供重点。
    (2)“其实/事实上/实际上”:相亲时,一个男生看上一个女生,说了很
多,女生说“其实你是一个好人”,相当于变相拒绝。
2.理论要点:转折之后是重点。如工作中领导特别喜欢用转折,“你最近表
现不错,值得表扬,但是……”后面才是重点,前面夸奖不重要。

【转折常考结构】

1.好+转折+坏

2.表面上看+转折+实质

3.引入+转折提出观点+解释说明

例 1:你是一个好人,但是咱俩不合适。

例 2:你是一个好人,但是咱俩不合适。因为我性格奔放,热烈张扬,而你温柔内敛,似水柔肠,我是一匹野马,可你的家里没有草原。

【知识拓展】逆向思维

【理论依据】转折前后句子意思相反

【适用文段特征】“很多人都认为”、“大多数人都认为”、“不少人认为”、“传统观点认为”+转折表述

例:很多人认为裸考也能考上公务员,然而……

1.转折前后句子意思相反。如女孩对男孩说:“别人都认为你很爱我,但是
你又不陪我回家看父母,也不跟我看电影,行程也不跟我报备……”这段文字主
要强调的就是“你不爱我”。
2.特征:
    (1)“很多人都认为”“大多数人都认为”“不少人认为”“传统观点认
为”都是别人认为的。
    (2)转折表述。
3.例:很多人认为裸考也能考上公务员,然而……。强调裸考想要考上公务
员有点困难,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可以。
4.如果转折之后观点非常明确,一定优先看转折之后;如果转折之后内容很
多,不明确,可以通过逆向思维进行快速解题

两个但是

1.做题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两个“但是”,要分析后面跟的是什么内容。文段
中第一个“但是”后面跟的是问题,第二个“但是”后面跟的是对策,第二个比
较重要。如果第一个“但是”后面跟的是观点,第二个“但是”后面是举例子的
内容,第二个就不重要,所以一定要分析文段内容,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

【粉笔提示】—错误选项特征:

1.转折前的内容:转折之前不能选,转折之后是重点。
2.围绕例子的表述:“如”“正如”都是不重要的。
3.无中生有:文段中完全没有讲的内容不要进行脑补。

【粉笔提示】—略读句子特征:

1.例子:比如、例如、诸如、譬如等,略读。
2.原因:因为、由于、:、——等要略读。
3.背景:近年来、随着、在…背景下等,相当于进行了话题的引入,不是重
点,重点要看在这个背景之下发生了什么事情,所以背景要略读。一般背景出现
在文段开篇位置,例子和原因在中心句之后。中心句后面的内容也可以略读。

小结

转折关系:转折之后是重点。
1.典型标志词:虽然……但是……;尽管……可是……;不过;然而;却;
其实/事实上/实际上。
2.错误选项特征。
    (1)非重点:
        ①转折前的内容。
        ②围绕例子的表述。
    (2)无中生有。
3.通过学习错误选项特征,可以对比选项,选择更加正确的选项,学了知识
点要会用。

二、因果关系

【典型格式】因为……所以……由于……因此……

【理论要点】结论是重点

【引导结论的标志词】

1.所以、因此、因而、故而、于是、可见、看来、故

2.导致、致使、使得、造成

【粉笔提示】若尾句出现结论词,大部分情况下是对前文的总结,尾句通常为文段的中心句。

1.典型格式:因为……所以……、由于……因此……。
2.理论要点:结论是重点。如“百因必有果”,结论部分为重点。
3.引导结论的标志词:
    (1)所以、因此、因而、故而、于是、可见、看来、故:“所以、因此、
因而、故而”比较常见,“于是、可见、看来、故”相当于“因此、所以”,引
导结论。
    (2)导致、致使、使得、造成:往往引导不好的结果,如因为我长得丑,
导致分手。
4.粉笔提示:若尾句出现结论词,绝大部分情况下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,尾
句通常为文段的中心句。做题过程中若文段尾句有一个结论词,可以先看文段尾
句论述的内容,若有对应的选项,可以通过读前文的核心话题验证选项,若只看
尾句就选择答案有风险。言语不存在秒杀。

【注意】粉笔提示:选项新宠——形象化表达。正确答案对中心句进行拟人比喻等形象表达的同义替换,不直接说文段的中心句,通过拟人、比喻表述出来。

1.(2020 国考)但它却也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。“它”指代绿萝,“最
熟悉的陌生人”为拟人的表达。
2.(2019 联考)智能无人零售让超市变得更加聪明、更加善解人意。拟人
化表述。
3.(2018 广州)对中考加分实行瘦身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。“瘦身
改革”就是拟人化的形象表达。
4.(2019 北京)“废墟”何以是美的。“废墟”添加双引号,为形象的比
喻,同义替换。
5.(2018 四川)治理网络文学盗版可用“大数据疗法”。“大数据疗法”
加上双引号,为形象化表达,为比喻,强调通过大数据解决根本性的问题。
6.近两年形象化表达考查较多,若四个选项中出现形象化表达,要重点关注,
很可能是正确选项,但不要过于确定,还是要结合文段判断。

知识链接:

结论句出现在文段开头/中间,之后仍有其他语句

1.之后的语句是进一步解释说明,此时中心句仍为结论句

如:小张是开公司的,因此非常有钱。他在银行的存款数额多达***,名下房产***

2.之后又出现并列、因果、转折、对策等,需结合多种关联词共同分析

例 1:因为环境污染很严重,因此需要政府发挥导向作用,此外企业和社会组织包括个人也应该积极配合

例 2:因为我爱吃,所以我是吃货,现在我天天去健身房,因此我是一个身材好的吃货

例 3:因为考试前一天晚上没有休息好,所以考试没有发挥好。但是,我上岸了

1.之后的语句是进一步解释说明,此时中心句仍为结论句。如:小张是开
公司的,因此非常有钱。他在银行的存款数额多达***,名下房产***。“因此”
引导结论句,后文围绕“非常有钱”进行解释,非重点,故这句话中心句为“因
此”引导的结论句。
2.之后又出现并列、因果、转折、对策等,需结合多种关联词共同分析。
    (1)例 1:“因此”为结论词,之后“此外”引导并列,结论词之后出
现并列关联词,需全面概括,即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组织、个人都应该出力。
    (2)例 2:“因此”总结了前文所有内容,我不仅是个吃货,还身材好,
往往两个结论词出现,后面一个为重点。
    (3)例 3:“但是”表转折,重点强调转折之后“上岸了”,故结论词
之后如果出现转折,一般来说,转折之后为重点。

两种反面论证

(1)反面论证提对策,重点。

(2)反面论述解释说明,非重点。

(3)判断反面论证是否是重点,看前文是否提出问题,若提出问题则反面论证为重点,若不是提出问题则反面论证非重点。

小结

因果关系:结论是重点。
1.典型格式:因为……所以……、由于……因此……。
2.结论标志词:
    (1)所以、因此、因而、故而、于是、可见、看来、故。
    (2)导致、致使、使得、造成。
3.文段特征:
    (1)结论句在结尾:多为文段中心句。
    (2)结论句在开头/中间:
        ①后为进一步解释说明:解释部分非重点,结论句为中心句。
        ②后有其他关联关系:需结合多种关联词共同分析。
4.错误选项特征:
    (1)非重点:
        ①转折前的内容。
        ②围绕例子的表述。
        ③结论词之前的内容。
    (2)无中生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