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合排列
![组合排列](/content/images/size/w960/2024/05/Snipaste_2024-05-08_22-16-25.png)
特征:
1.两组及以上对象
2.对象之间的关系
一、排除法、代入法
1、排除法:读一句,排一句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Snipaste_2024-05-08_22-18-11.png)
1.很多同学认为只有讲的例题可以用排除法,其他的题不能用,但要提醒
大家,并非其他题不能用排除法,而是做题时往往没有排除的思维,可能拿到
题之后,会先列出人物关系,然后一点点地去推理,但其实很多题我们可以先
试着用一下排除,看排除能否帮助选出答案。即使选不出答案,也要有排除的
思维,即读一句题干信息,试着排除一个错误选项。
2.如例题,甲、乙、丙 3 个人分别来自于东京、巴黎、土耳其。已知“丙
比东京人的年龄大”,很多同学会列出“丙>东京人”,但最终要做的不仅仅是
比较大小,而是信息匹配,丙来自于哪里不知道,但一定不来自东京,所以排
除 B 项。已知“甲和巴黎人不同岁”,所以甲一定不来自于巴黎,排除 A 项,C
项当选。
3.组合排列既然要做信息的匹配,就有两条路来走到最终的结果,一是快
速找到“谁是谁”,如“甲来自于哪里”,但出题人一般不会直接告诉,即使给
出也不会直接对应选项,否则太简单了。所以做题时下面的思路更加重要,即
快速确定“谁不是谁”,然后做排除,如“甲不是巴黎人”,如果选项出现“甲
来自巴黎”,则可以排除。
【注意】遇到比大小的题目,常用排除法。如比较身高、大小、年龄、收入、
成绩等。
【注意】性别信息出现,常用排除法。
2、代入法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Snipaste_2024-05-08_22-20-32.png)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Snipaste_2024-05-08_22-22-01.png)
1.代入法:假设选项正确,代入题干验证是否符合题意。
2.第一种情况:题干条件确定优先排除;题干条件不确定尝试代入。
(1)如例 1,给出四个甜品谁比谁贵的信息,问“由此可以推出”,默认前
面的话都是成立的,即为题干信息确定,优先用排除法。
(2)如例 2,出现“小李、小王、小方都只猜对了一半”,每个人说了 2 句
话,只猜对一半,即一对一错,但不知道哪句话对、哪句话错,即为题干条件不
确定。不知道某句话是否正确,则无法用排除法。
3.提问方式为“补充/添加以下哪项”,考虑代入法,因为没有选项则无法推出结论,
题干缺少条件。
【注意】题型特征:三个人每人说两句话,这两句话分别全对、全错、一对
一错。出现次数最多的一般就是正确答案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Snipaste_2024-05-08_22-23-09.png)
1.这是最重要的一点,可以说目前的考试中遇到这种情况用代入法的题目更
多,也更难一点。
2.既然问“可能”,选项代入题干只要符合题意就可以选择,不用考虑有多
种情况,只要代入题干符合题意就是可能正确的情况之一,所以直接代入好一点。
另外,问“可能”,说明这题没有唯一的答案,如果是唯一的答案会问“由此可
以推出”,存在多种情况,所以直接代入。问“不可能”说明 4 个选项有 1 个不
可能,3 个可能,不用浪费时间将 3 个选项都推出。
3.问“符合”即为“可能”,问“不符合”即为“不可能”,直接代入即可。
【注意】排序题解题思路:
1.列表格。
2.找间隔。
3.代与间隔相关的选项。
二、辅助技巧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Snipaste_2024-05-08_22-25-05.png)
1.并不是所有题目均能通过排除法、代入法解题,有些题目无法通过排除
法、代入法解题,只能进行推理,推理需找到破题点。
2.最大信息:经常用的找破题点的方法之一。在题干中找出现次数最多的
词,即为最大信息,以最大信息作为推理的起点,既然出现的次数最多,则与
之关联的信息就越多,能够得出的信息也就越多,更容易推出某一结果。
【注意】
1.“XX 不是 XX(谁≠谁)”这个信息非常重要。
2.最大信息对于推理而言非常有帮助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Snipaste_2024-05-08_22-26-09.png)
假设法:最后考虑假设法。题干没有明确的推理起点,考虑假设法。
如例题 1,根据“老二不在浙江工作,在浙江工作的是律师”,可以得到确定的
结果,即“老二≠律师”,但有些题目没有确定的结果,因此需用假设法解题。
【注意】
1.题干条件确定,但无法用排除法解题,需进行推理,找出现次数最多的词,
最大信息无法确定,分两种情况假设即可。
2.无明确起点,从最大信息开始假设。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Snipaste_2024-05-08_22-27-29.png)
1.题目涉及排序、间隔,可以考虑列表格。
2.不仅排序题可以列表格,很多题目均可以列表格。列表格无法多得出一
些结论,如题干给出 3 个信息,列完表格出现 4 个信息不现实,列表格只有一
个好处,即使信息更清晰。出现 4 个及以上的人、信息时,可以考虑列表格;
若只有 2-3 个人/信息,无需列表格也能解题;3 个人对应很多事情,也可以考
虑列表。如排除法、代入法例题 6,3 位主任需分管 7 个部门,虽然只有 3 个
人,但有 7 个部门,信息比较多,可以考虑列表格。
3.列完表后,优先填入确定信息,有的时候题干会给出一些确定的信息。
【注意】条件为“3+2+1 类型”:用“3”找不同,用“2”找不同人的“队友”,
“队友”是答案。
三、总结
![](http://121.37.179.125:8000/content/images/2024/05/Snipaste_2024-05-08_22-29-31.png)
1.常用方法:
(1)排除法:
①重点思维“谁不是谁”。
②有两种题型喜欢考查排除法,一是比大小;二是涉及性别信息。
(2)代入法:讲解了三种题型。
①题干真假不确定,考虑代入法。
②提问方式为“可能/不可能”,考虑代入法,此种情况是重点。
③提问方式为“补充以下哪个条件”,考虑代入法。
2.辅助技巧:
(1)推理起点除了有最大信息,还有确定信息,翻译推理与组合排列相结
合的题目喜欢涉及确定信息(辅助工具例题 2)。需进行推理时,以最大信息、
确定信息作为推理的起点。
(2)符号:涉及比较大小时,可以用符号(>、<)表示。
(3)列表格:信息较多时,可以考虑列表。
(4)假设法(考查较少):无法解题、没有推理起点时,可以找最大信息
做假设。
3.答疑:组合排列有一种特殊题型为材料题,即给出一篇材料附着 5 道题目,
国考的副省级试卷不考查材料题(一拖五),地市级的试卷考查材料题(一拖五),
只有报岗位的时候,才能知道考查哪种级别的试卷。对于省考而言,江苏考查过
一拖三;吉林、黑龙江、浙江考查过一拖二,绝大部分省份不考查材料题,只有
个别省份考查过材料题,但并不是每年均会考查。联考班后期不会专门针对一拖
五进行强化,材料题的解题方法与单独的组合排列题相同。